夔 kuí 甲骨文
;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像有角、手、足和人面之形,用以表示山怪。金文与甲骨文相似。小篆发生了较大变化。《说文》:“夔,神魖也。如龙,一足,从夕,象有角、手、人面之形。“夔”的本义指“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山怪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山怪。名词。《国语·鲁语下》:“木石之怪曰夔、魍魉(山里的精怪叫夔、魍魉);水之怪曰龙、罔象(水里的精怪叫龙、罔象)。”《庄子·达生》:“桓公曰(齐桓公说):‘然则有鬼乎(这样,那么还有鬼吗)?’曰(告敖回答):‘有(有)……水有罔象(水里有水鬼罔象),丘有宰(丘陵里有山鬼宰),山有夔(大山里有山鬼夔)。’”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