奋 fèn 奮;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金文中间是鸟;外部
像鸟展翅欲飞状;下部是“田”。合起来,表示鸟在空旷的田野飞翔。小篆由金文演变而来。《说文》:“奋,翚也。从奞,在田上。”“奋”的本义是“鸟类振羽展翅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鸟类振羽展翅。动词。《诗·邶风·柏舟》:“静言思之(痛定思痛细细想),不能奋飞(不能如鸟展翅高飞翔)!”
②由“鸟类振羽展翅”引申为“振作”、“鼓励”、“奋发”。动词。《诗·大雅·常武》:“王奋厥武(王师振作显威武),如震如怒(雷般震动色勃怒)。”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及至始皇(等到了始皇帝手里),奋六世之余烈(发扬了六代祖先遗留下来的功业),振长策而御宇内(挥动了长鞭子来驾驭全中国),吞二周而亡诸侯(吞并掉西周和东周,把列国一个个拿下来)。”现如:奋发图强;奋起直追。
③由“振作”引申为“举起”。动词。《史记·张耳陈馀列传》:“陈王奋臂(陈王举臂而起),为天下倡始(为天下首举义旗)。”
④由“举起”引申为“逞”、“施展”。动词。《韩非子·初见秦》:“夫一人奋死(一个人奋力死战),可以对十(可以抵抗十个敌人)。”苏曼殊《幽光录》:“生既无可奋其才(在生的时候既然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),死而忠孝之心又不白(死后又不能表白忠孝之心),后之人终以正甫为何如人耶(后人将把正甫看作什么人呢)?”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