牢 láo 甲骨文
;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和金文
像牛栏,栏内的
即牛、羊。合起来看,像牛、羊在圈栏里形。小篆在圈口再加一横木。《甲骨文字典》:“为圈栏养畜之形。”“牢”的本义指“用于祭祀的牛羊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“用于祭祀的牛羊”。后指作祭品用的牛、羊、猪。名词。《礼祀·王制》:“天子社稷皆太牢 (天子祭祀土神、谷神都是牛、羊、猪三牲齐全),诸侯社稷皆少牢(诸侯祭祀土神、谷神都只有羊、猪)。”
②由“用于祭祀的牛羊”引申指“饲养牲畜的圈栏”。名词。《战国策·楚策》:“亡羊而补牢(丢失了羊再来修补羊圈),未为迟也(还不算太晚)。”现如:亡羊补牢。
③由“牲畜栏圈”引申指“监牢”。名词。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:“故士有画地为牢(所以贤士有在地上划一个范围作为禁锢自己的监牢),势不可入(什么势力也不能侵入)。”现如:坐牢。
④“牲畜栏圈”必须坚固才行,由此又引申为“牢固”、“结实”。形容词。《韩非子·难一》:“舜往陶焉(舜去烧制陶器),期年(一年以后),而器牢(烧出的陶器也就结实耐用了)。”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:“愈束缚牢甚(更加绑得牢固)。”现如:牢记党的教导;牢不可破。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