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 zhǔ 甲骨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下部是“木”,上部像燃烧着的火把。小篆像一盏点燃的灯,上面像燃烧的火焰,中间是油盏,下面是灯架。《说文》:“主,灯中火主也。从生,象形;从、,、亦声。”“主”的本义是“灯芯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灯芯。名词。《说文》:“主,灯中火主也。”
②古代夜晚,火是家族团聚的核心,所以引申为“家长”。名词。《诗·周颂·载芟》:“侯主侯伯 (有家长来有长子),侯亚侯旅 (有仲叔和子弟们)。”
③由“家长”引申为“首领”、“为首的人”。名词。《管子·兵法》:“兵无主(军队没有首领),则不蚤知敌(就不能早知敌情)。”
④由“首领”引申为“君主”。名词。《书·仲虺之诰》:“惟天生民有欲(上天生养百姓,人人都有欲望),无主乃乱(没有君主,人民就会乱)。”
⑤由“君主”引申为“公主”。名词。《史记·外戚世家》:“主见所侍美人(平阳公主看出侍奉的美人),上弗悦(不能讨皇上欢心)。”
⑥由“君主”又引申为“公卿大夫”。名词。《左传·襄公十九年》:“事吴敢不如事主(事奉吴岂敢不像侍奉您。注:您,指荀偃,晋国卿大夫)。”
⑦由“家长”又引申为“主人”。与宾客或奴仆相对。名词。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尔专之(丧事由你来主持),宾为宾焉(但是宾客要就宾位),主为主焉(主人要就主位)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七十七回:“替我说个情儿,就是主仆一场。”现如:他是这房屋的主。又引申为“从自身出发的”。如:主动;主观。
⑧由“主人”引申为“物主”。名词。柳宗元《钴潭西小丘记》:“问其主(询问谁是此地的物主),曰 (答道):‘唐氏之弃地(是唐氏的弃地)。’”现如:物归原主。
⑨由“物主”引申为“事物的根本”。名词。《管子·国蓄》:“凡五谷者(粮食),万物之主也(是万物的根本)。”现引申为“最重要的”、“最基本的”。如:主力;以预防为主。
⑩由“主人”又引申为“当事人”。名词。《宋史·选举志》:“凡被举擢官(所有被推荐任用的官员),于诏命署举主姓名 (在皇帝任命的诏书上写上推荐人的姓名)。”现如:买主;卖主;苦主;失主。
⑪由“主人”又引申为“死人的牌位”。名词。《公羊传·文公二年》:“丁丑(丁丑日),作僖公主(为僖公庙作僖公的牌位)。”旧如:木主;神主。
⑫由“主人”又引申为“掌管”、“主持”。动词。《孟子·万章上》:“使之主事(派遣他主持政事),而事治百姓安之(政事治理得很好,老百姓都安居乐业)。”
⑬由“掌管”引申为“主张”。动词。《宋史·张浚传》:“誓不与敌俱存(发誓不同敌人共存),故终身不主和议(所以终身都不主张和议)。”现如:主战;婚姻自主。
⑭由“主张”引申为“预示(吉凶祸福、自然变化等)”。动词。《格物粗谈·天时》:“月晕(出现月晕),主七日内有风雨(预示七天之内会刮风下雨)。”现如:早霞主雨,晚霞主晴。
⑮由“掌管”又引申为“守”。动词。《论语·学习》:“主忠信(要信守忠和信两种道德)。无友不如己者(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)。”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