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形义

人 rén 甲骨文;金文;小篆

【字形及本义】

甲骨文像一侧面站立的人。金文和小篆与甲骨文相似。《说文》:“人……象臂胫之形。”“人”的本义指“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,能思维,能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,并能进行语言交际的高等动物。”即人类的“人”。

【字义演释】

①人类的“人”。名词。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:“先王之所以为法者,人也(先王制定法令依据什么呢?他依据的是人)。而己亦人也(而自己也是人)。”现如:人类;人为的。

②由“人”引申为“某人”、“某种人”或“某些人”。代词。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人谓子产不仁(有人说子产不仁),吾不信也(我不相信)。”现如:主人;猎人;主持人。

③由“某人”引申为“别人”、“他人”。代词。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以是人多以书假余(因为这样,人家大多肯把书借给我)。”现如:做工作不让人。

④由“别人”引申为“自己”。代词。《古诗十九首·行行重行行》:“思君令人老(想念您已使自己衰老)。”现如:文如其人。

⑤由“某些人”引申为“人人”、“每人”。代词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右上》:“予之人百金(先给他们每人一百金),令之昆弟博(叫他们兄弟二人下棋行赌)。”现如:人手一册。

⑥由“人”引申为“人才”。名词。《史记·夏本纪》:“于是帝尧乃求人(这时帝尧就再度的访求人才),更得舜(意外地得到了舜)。”

⑦由“人才”引申为“人的品性行为”。名词。《孟子·万章下》:“颂其诗(诵读他们的诗歌),读其书(阅读他们的著作),不知其人可乎(不了解他们的品性行为怎么样)?”现如:这位先生人不错。

⑧由“人的品性行为”引申为“人格”、“面子”。名词。老舍《四世同堂》:“好嘛,我是所长,你倒弄个里长来丢我的人(面子),你昏了心啦吧?”

⑨由“人的品性行为”又引申为“人情事理”。名词。《荀子·解蔽》:“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(庄周只讲求消极地顺应自然而受蒙蔽,不懂得人情事理的作用)。”

⑩由“人情事理”引申为“人道”,指男女交合之事。名词。《史记·樊郦滕灌列传》:“荒侯市人病不能为人(荒侯市人有病,不能行人道),令其夫人与弟乱而生他广(是让他的夫人和他的弟弟淫乱而生了他广)。”

⑪由“人道”引申为“伴侣”。名词。《淮南子·齐俗》:“上与神明为友(上与天道为密友),下与造化为人(下和造化作伴侣。)”

⑫由“人”引申为“人的身体”。名词。如:我今天人不舒服;他人在这里,心不在这里。
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形字义大全集共收录1228个汉字字形字义解释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21 20:51:0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