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形义

仇 chóu 讎;金文;小篆

【字形及本义】

金文两边是两只面对面的鸟,中间是“言”。两鸟对言,表示应答。《说文》:“讎犹譍也。从言,雔声。”“仇”的本义是“对答”。

【字义演释】

①对答、答应。动词。《诗·大雅·抑》:“无言不仇(无一句话没答应),无德不报(无一施德不报恩)。”

②由“答应”引申为“效验”。名词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五利妄言见其师(五利将军胡言见到他老师),其方尽(他的方伎使尽了),多无仇(多无效验)。上乃诛五利(皇上于是诛了五利)。”

③因“对答”双方含有“对立”意,所以引申为“仇人”、“仇敌”。名词。《书·泰誓》:“抚我则后(抚爱我的就是君王),虐我则仇(虐待我的就是仇敌)。”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一年》:“祁大夫外举不弃仇(祁大夫举拔宗族外的人不丢弃仇人)。”现如:仇人;同仇敌忾。

④由“仇敌”引申为“仇恨”。名词。《战国策·燕策三》:“然则将军之仇报(那么将军的仇恨就报了),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(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可以雪清了)。”

⑤由“仇恨”引申为“报复”。动词。路粹《为曹公作书与孔融》:“睚眦之怨必仇(怒目而视的怨恨一定报复),一餐之惠必报(施给一餐饭食的恩惠一定报答)。”

⑥由“报复”引申为“施行”。动词。《韩非子·有度》:“明辩而易治(没有惑疑,容易治理),故主仇法则可也(所以国君施行法治就可以了)。”

⑦由“施行”引申为“符合”。动词。《史记·魏其武安侯列传》:“上使御史簿责魏其所言灌夫(皇帝又派御史查究灌夫的案卷,核对魏其侯说的话),颇不仇(有很不符合事实的地方)。”

⑧因“对答”有“两者相对”意,所以引申为“核对”、“校勘”。动词。左思《魏都赋》:“仇校篆籀(校勘篆文籀文),篇章毕觌(把全部篇章都看了)。”

⑨由“答应”引申为“卖”。动词。《史记·循吏列传》:“燔其机(把织布机也烧了),云(说道):‘欲令农士工女安所仇其货乎(这么一来,要叫农人女工如何售出他们所生产的货品呢)?’”

⑩由“卖”引申为“付给”、“补偿”。动词。《墨子·经下》:“贾宜则仇(价合适就付给)。”《新唐书·王忠嗣传》:“恐所得不仇所失(恐怕得到的补偿不了失去的)。”
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形字义大全集共收录1228个汉字字形字义解释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19 13:29:4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