亡 wáng 甲骨文
;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初义不明。金文上为“人”,即人;下为“𠃊”,即 “隐蔽”意。合起来人入隐蔽之处,表示逃亡。小篆由金文演变而来。《说文》:“亡,逃也。从入,从𠃊。”“亡”的本义是“逃亡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逃亡、逃跑。动词。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广故数言欲亡(吴广故意多次扬言想要逃亡)。”又《信陵君列传》:“是时(那个时候),范雎亡魏相秦(范雎从魏国逃跑出来,在秦国为相)。”现如:流亡;亡命。
②由“逃亡”引申为“外出”、“不在”。动词。《论语·阳货》:“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(孔子趁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拜访他)。”《聊斋志异·真生》:“明日 (第二天),往投刺(前往投名帖拜访),适值其亡(正好真生外出)。”
③由“不在”引申为“遗失”、“失去”。动词。《韩非子·说林上》:“绍绩昧醉寐而亡其裘(绍绩昧喝醉后睡着了而丢失了他的皮衣)。”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秦无亡矢遗镞之费(秦国没有失去一支箭和丢掉一个箭头的耗费),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(然而天下诸侯的联军已经困乏了)。”现如:亡羊补牢。
④由“不在”又引申为“灭亡”。动词。《书·仲虺之诰》:“推亡困存(推求灭亡的道理,以巩固自己的生存),邦乃其昌 (国家就将昌盛)。”现如:亡国。
⑤由“灭亡”引申为“死”。动词。《资治通鉴·汉纪·献帝建安十三年》:“今刘表新亡(现在刘表刚死)。”旧引申为“死去的”。形容词。如:亡父;亡兄;亡妻。现如:伤亡不少。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