习 xí 習;甲骨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上部是两根羽毛,下部是个太阳,连起来表示鸟在阳光下练习飞翔。小篆将“日”讹变成“白”。《说文》:“習,数飞也。从习,从白。”“习”的本义是“鸟类飞翔练习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鸟类飞翔练习、反复试飞。动词。左思《咏史》之八:“习习笼中鸟(飞来飞去的笼中鸟),举翮触四隅 (一展翅膀就要碰到鸟笼壁)。”
②由“鸟类飞翔练习”引申为“学习”。动词。《吕氏春秋·听言》:“造父始习于大豆(造父开初向大豆学习驾驶车马),蠭门始习于甘蝇(蠭门开初向甘蝇学习射箭)。”
③由“学习”引申为“复习”、“温习”。动词。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学而时习之(学到了知识,而且经常去温习它),不亦说乎 (不也是很高兴的吗)?”现如:习题;自习;习字。
④由“反复试飞”引申为“熟习”。动词。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:“谁习会计(有谁熟习会计业务),能为文收债于薛者乎(能够帮助我田文到薛城去收账吗)?”
⑤由“熟习”引申为“习惯”、“习染”。动词。《论语·阳货》:“性相近也(人的性情本来是相近的),习相远也(因为习染不同,便相距远了)。”《资治通鉴·汉纪·建安十三年》:“且北方之人 (再说北方人),不习水战(也不习惯水战)。”现如:积习;恶习;铲除不良习气。
⑥由“熟习”又引申为“亲近”、“亲信”。形容词或名词。《韩非子·孤愤》:“凡当涂者之于人主也(凡是当道掌权的权臣在君主那里),希不信爱也(是很少不被信任宠爱的),又且习故(而且又是君主亲近的老关系)。”又:“而听左右近习之言(而一味听从身边亲信的话),则无能之士在廷(那么无能之辈就会在朝廷中掌权)。”
⑦由“反复试飞”又引申为“教”、“训练”。动词。《大戴礼记·子张闸入官》:“不习 (不训练),则民不可使也(百姓就不可用)。”
⑧虚化作副词。相当于“常常”、“经常”。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:“习闻其号(经常听到他大声哭)。”黄宗羲《柳敬亭传》:“习见习闻 (常常见到,常常听到)。”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