孝 xiào 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金文上半部像一体态龙钟的老人,下半部像一天真活泼的小孩。合起来像一小孩扶着老人行走的形状,用以表示“敬重和扶助长者”。小篆由金文变化而来。《说文》:“孝,善事父母者。从老省,从子,子承老也。”“孝”的本义指“孝敬父母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孝敬父母;孝顺,尽心奉养和绝对服从父母。动词。《论语·学而》:“父在(他父亲活着),观其志(要观察他的志向),父没(他父亲死了),观其行(要考察他的行为);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(若是他对父亲的合理部分,长期不加改变),可谓孝矣 (可以说做到了孝敬)。”又:“其为人也孝弟 (他为人孝顺父母,敬爱兄长),而好犯上者鲜矣 (却喜欢触犯上司,这种人是少有的)。”现如:“孝顺”、“孝敬”。
②由“孝敬”引申为“居丧的礼俗”。名词。如:守孝;他重孝在身,不能去。
③由“居丧的礼俗”引申为“丧服”。名词。《水浒全传》二十六回:“原来这婆娘自从药死了武大,哪里肯戴孝。”
④由“孝顺”又引申为“效法”。动词。《诗·鲁颂·泮水》:“靡有不孝(国人无有不效法),自求伊祜(这是自己求福泽)。”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