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形义

姑  金文;小篆

【字形及本义】

金文左边是“古”,表声;右边是“女”,这里指丈夫的母亲。小篆将“女”移到了左边。《说文》:“姑,夫母也。从女,古声。”“姑”的本义是“丈夫的母亲”。

【字义演释】

①丈夫的母亲。名词。《国语·鲁语下》:“吾闻之先姑曰(我听已去世的婆母说):‘君子能劳(君子能辛劳),后世有继(他的后人就能连续做官)’。”《论衡·偶令》:“父殁而子嗣(父亲死了儿子继承),姑死而妇代(婆婆死了媳妇代替)。”旧如:翁姑(公婆)。

②由“丈夫的母亲”引申为“父亲的姊妹”。名词。《诗·邶风·泉水》:“问我诸姑(回家问候姑姑们),遂及伯姊(也跟大姐讲些话)。”《荀子·仲尼》:“内行则姑、姊、妹之不嫁者七人(在家庭之内,就有姑姑、姐姐、妹妹等七人没有出嫁)。”现如:姑姑。

③由“丈夫的母亲”又引申称“丈夫的姊妹”。名词。《古诗·为焦仲卿妻作》:“却与小姑别(回头再同丈夫的妹妹告别),泪落连珠子(眼泪像连串的珠子般落下来)。”

④由“丈夫的母亲”又引申称“妻子的母亲称外姑”。名词。《礼记·坊记》:“昏礼(按照婚礼),壻亲迎(娶亲时女婿要亲自到女方家里去迎接),见于舅姑(见到岳父岳母),舅姑承子以授壻(岳父岳母要亲自把女儿交给女婿)。”

⑤由“丈夫的母亲”又引申为“妇女的通称”。名词。《吕氏春秋·先识》:“商王大乱(商王昏乱),沈于酒德(沉溺于饮酒作乐),辟远箕子(疏远不见箕子),爰近姑与息(亲近妇人和男宠)。”现如:姑娘(未婚女子)。

⑥由“妇女的通称”引申指“出家的女子”。名词。《清平山堂话本·快嘴李翠莲记》:“夫家、娘家着不得,剃了头发做师姑。”现如:尼姑;道姑。

⑦虚化作副词。相当于“姑且”、“暂且”、“就”。现作“姑且”的,如:姑妄言之。
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形字义大全集共收录1228个汉字字形字义解释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7/24 6:07: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