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形义

乘 chéng 甲骨文;金文;小篆

【字形及本义】

甲骨文上部是“大”,即人;下像树尖被砍的“木”。合起来,人在树桩上,表示登。李孝定《甲骨文字集释》:“乘之本义为升为登,引申之为加其

上。许训覆也,与加其上同意,字像人登木形。”金文与甲骨文相似。小篆繁化,变得不像人登木形了。“乘”的本义是“登”。

【字义演释】

①登、升。动词。《易·同人》:“乘其墉(厉王大军登上武人城墙),弗克攻(暂时没能攻下),其吉(但终将吉利)。”《本草纲目·百病主治药上》:“乃寒伤胃脘(是寒伤了胃脘),肾虚气逆(肾脏虚弱,气逆行),上乘于胃(上升到胃)。”

②由“登”引申为“乘坐”、“骑”、“驾驶”。动词。《易·系辞下》:“服牛乘马(驾着牛马),引重致远(拉着重东西到达远方),以利天下(使天下人得到好处)。”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行夏之时(用夏朝的历法),乘殷之辂(坐殷朝的车),服周之冕(戴周朝的礼帽)。”现作“坐、骑”。如:乘车;乘船;乘飞机;乘马。

③由“驾驶”引申为“碾压”、“践踏”。动词。《墨子·节葬下》:“既𣳜而后哭(棺材已落了土然后才哭丧),满埳无封(填平墓穴,不堆土造坟)。已葬(已经下葬后),而牛马乘之(牛马便可在墓地上面行走往来)。”

④由“践踏”引申为“欺凌”、“欺压”。动词。《国语·周语中》:“佻天不祥(窃取上天的功劳是不吉祥的),乘人不义(欺凌人是不道德的)。”《荀子·强国》:“是一国作谋(这里有一国图谋进攻),则三国必起而乘我(那其他三国必然兴兵欺压侵犯我)。”

⑤由“欺凌”引申为“进攻”。动词。《吴子·应变》:“若我众彼寡(如果我方军队多,敌方军队少),分而乘之(就分兵进攻敌人)。”

⑥由“进攻”引申为“战胜”、“胜过”。动词。《书·西伯戡黎》:“西伯既乘黎(周文王战胜黎国以后),祖伊恐(祖伊恐慌),奔告于王(跑来告诉纣王)。”《本草纲目·百病主治药上》:“有阳乘阴者(有阳胜过阴的病人),血热妄行(血热妄行〔脉急而乱〕);阴乘阳者(阴胜过阳的病人),血不归经(血回不到经脉里来〔脉细而弱〕)。”

⑦由“战胜”引申为“趁着”。介词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虽有智慧(即使有智慧),不如乘势(不如趁着形势)。”现如:乘便;乘机;乘势;乘虚而入。

⑧由“进攻”又引申为“防守”、“守卫”。动词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兴关内卒乘塞(又发动关内兵,登塞守卫)。”

⑨由“驾驶”又引申指“一车四马的总称”。读作chèng。名词或量词。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大叔完聚(太叔整治城郭,积聚粮草),缮甲兵(修补装备武器),具卒乘(充实步兵兵车),将袭郑(准备袭击都城)。”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比至陈(等到到达陈县),车六七百乘(起义军已有战车六七百辆),骑千余(骑兵一千多人),卒数万人(步兵几万人)。”

⑩由“一车四马”引申为“四”。读作chèng。数词。《诗·小雅·鸳鸯》:“乘马在厩(四马拴在马厩里),摧之秣之(铡草用粮饲养它)。”

⑪借指“算术中的乘法”,即一个数使另一个数变成若干倍。如:五乘二等于十。
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形字义大全集共收录1228个汉字字形字义解释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20 7:44:3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