缰 jiāng 繮;甲骨文
;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像手持绳索形,用以表示拴牲口的绳子。金文将“糸”移到了左边,指缰绳;右边变作“畺”,表声。小篆与金文相似。《说文》:“缰,马绁也。从糸,畺声。”“缰”的本义是“拴牲口的绳子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拴牲口的绳子。名词。《白虎通·诛伐》:“人衔枚(人的口里含着竹片),马勒缰(马的口里勒着缰绳),昼伏夜行为袭也(白天埋伏,晚上行进叫做袭击)。”马烽《饲养员赵大叔》:“(那头灰骡子)又踢又咬,一不小心,咬断缰绳就奔了。”现如:缰绳;信马由缰。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