维 wéi 維;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金文左边是“糸”,本指细丝,这里指丝捻成的系物的大绳;左边是“隹”,表声。小篆由金文演变而来。《说文》:“维,车盖维也。从糸,隹声。”“维”的本义指“系物的大绳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系物的大绳。名词。《淮南子·天文》:“昔者(从前),共工与颛顼争为帝(共工和颛顼氏争夺帝位),怒而触不周之山(一怒之下头撞不周山),天柱折(擎天柱撞折了),地维绝(系地绳扯断了)。”
②由“系物的大绳”引申为“系”、“联结”。动词。《诗·小雅·白驹》:“絷之维之(绊着它来拴着它),以永今朝(使我快乐在今朝)。”
③由“系”引申为“维持”、“维护”。动词。《韩非子·心度》:“故民朴而禁之以名则治(所以民众质朴,只要用好名声或坏名声来制约他们,就能把他们治理好),世知(社会上的人智巧奸诈),维之以刑(就要用刑罚来维持),则从(才能使他们服从)。”李劼人《大波》第一部第十一章:“以服众心而维(维护)宪政。”
④由“系物的大绳”又引申为“纲纪”。名词。《管子·牧民》:“国有四维(国家有四个纲纪),一维绝则倾(断了一个纲纪,国家就倾斜);二维绝则危(断了两个纲纪,国家就危险);三维绝则覆(断了三个纲纪,国家就颠覆);四维绝则灭(断了四个纲纪,国家就会灭亡)……何谓四维(什么叫做四个纲纪)?一曰礼(一是礼),二曰义(二是义),三曰廉(三是廉),四曰耻(四是耻)。”
⑤虚化作副词、介词、连词、语气词。相当于“只”、“岂”;“因为”、“向”;“和”与不译等。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