汤 tāng 湯;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金文左边是“水”; 右边是“昜”,即太阳的本字。合起来,水被太阳照晒,表示热水。小篆由金文演变而来。《说文》:“汤,热水也。从水,昜声。”“汤”的本义是“热水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热水。名词。《楚辞·九歌·云中君》:“浴兰汤兮沐芳(沐浴着芳香四散的香兰热水啊),华采衣兮若英(穿上那鲜艳华丽的衣裳)。”
②由“热水”引申为“沸水”。名词。《论语·季氏》:“见善如不及(看见善良,努力追求,好像赶不上似的),见不善如探汤(遇见邪恶,使劲避开,好像将手伸到沸水里)。”现如:赴汤蹈火。
③由“沸水”引申为“汤剂”。中药加水煎出的液汁。名词。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:“即为苦参汤(同时为他调制苦参汤剂),日漱三升(每日用三升漱口),出入五六日 (大约经过五六天),病已 (病就好了)。”现如:汤药;苦参汤。
④由“汤剂”引申为“饮料”。名词。《红楼梦》第八十三回:“雪雁捧了一碗燕窝汤,递给紫鹃。紫鹃隔着帐子,轻轻问道:‘姑娘,喝一口汤罢?’”
⑤由“汤剂”又引申为“带液汁的菜”、“熟食的液汁”。名词。《水浒全传》第九回:“柴进亲自举杯,把了三巡,坐下叫道:‘且将汤 (带液汁的菜) 来吃。’”华山《英雄的十月·碉堡线上》:“那天晚上老百姓熬了廿几石小米的稀汤(熟食的液汁),转眼间给喝的一干二净。”现如:白菜汤;番茄肉丝汤;米汤;绿豆汤。
⑥由“热水”又引申为“温泉”。名词。乐史《杨太真外传》:“华清有端正楼(华清池有一座端正楼),即贵妃梳洗之所(是杨贵妃梳洗的地方);有莲花汤(有一莲花温泉),即贵妃澡沐之室(是杨贵妃洗澡沐浴的房屋)。”
⑦由“温泉”引申为“汤池”,即“护城河”。名词。韦应物《经函谷关》:“藩屏无俊贤 (有屏障而无俊杰贤能的人镇守),金汤独何力 (单有金城汤池又有什么用呢)?”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