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形义

相 xiàng 甲骨文;金文;小篆

【字形及本义】

甲骨文左边是“木”,指树木;右边是“目”,即眼睛。合起来表示用眼睛观看树木。金文的“目”更像人的眼睛形。小篆由甲骨文、金文演变而来。《说文》:“相,省视也。从目,从木。”“相”的本义是“察看”。

【字义演释】

①察看。动词。《诗·鄘风·相鼠》:“相鼠有皮(请看老鼠还有皮),人而无仪(可是人却没威仪)。”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相马失之瘦(看马因马瘦而看走了眼),相士失之贫(看士因士贫穷而看错了人)。”现如:相马;人不可貌相。

②由“察看”引申为“占视”。即辨察人的形体容色,以判断他的将来。动词。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相君之面(看您的面部),不过封侯(将来最多只是封侯),又危不安(而且危险不安全);相君之背(看您的背),贵乃不可言(尊贵得现在不能说)。”

③由“察看”又引申指人的“容貌”。名词。《荀子·非相》:“长短、小大、善恶形相(至于人的高矮、瘦胖、容貌的美丑),岂论也哉(难道值得一谈吗)?”现如:相貌;照相;聪明相;狼狈相;凶相儿。

④由“察看”又引申为“教导”。动词。《国语·楚语上》:“问谁相礼(要问是谁教导朝见的礼节),则华元、驷(那是宋卿华元、郑卿驷)。”

⑤由“教导”引申为“治理”。动词。《书·立政》:“相我受民(治理我们所接受的人民),和我庶狱庶慎(严治我们各种狱讼和各种禁戒的事务)。”

⑥由“治理”引申指“古官名”。古代辅佐帝王的大臣。后专指“宰相”。名词。《吕氏春秋·举难》:“相也者(相),百官之长也(是百官之首)。”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(王侯将相难道有种吗)!”又“使为相”。动词。《韩非子·难一》:“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(齐桓公解去了管仲身上捆绑的绳索而让他做了相国)。”

⑦由“治理”又引申为“辅佐”、“扶助”。动词。《论语·宪问》:“管仲相桓公(管仲辅助齐桓公),霸诸侯(称霸天下诸侯),一匡天下(统一了天下)。”陈亮《诸葛孔明上》:“不幸而天不相蜀(不幸的是上天不扶助蜀国),孔明早丧(孔明早逝)。”

⑧由“扶助”引申指“扶引盲人的人”。名词。《荀子·成相》:“人主无贤(君主不贤良),如瞽无相(如像瞎子没有扶引盲人的人一样)。”

⑨由“扶助”又引申指“司仪赞礼的人,即司仪”。名词。《论语·先进》:“端章甫(我愿意穿着礼服,戴着礼帽),愿为小相焉(做一个小司仪)。”

⑩由“辅佐”引申虚化作副词。读作xiāng。①“互相”。《礼记·学记》:“故曰教学相长也(所以说,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)。现如:相亲相爱;言行相符;相依为命。②“递相”。《史记·魏其武安侯列传》:“父子相传(父子递相传位),此汉之约也(这是汉代的约法)。”③“一同”、“共同”。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与其妾讪其良久(她跟那妾咒骂她们的丈夫),而相泣于中庭(一同在堂屋里哭泣着)。”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下》:“鲁孟孙、叔孙、季孙相戮力劫昭公(鲁国的孟孙、叔孙、季孙共同合力劫持昭公)。”④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,兼有替代宾语的作用。可依照上下文译作相应的宾语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从许子之道(听说许子的学说),相率而为伪者也(是率领人们去弄虚作假)。”《史记·张耳陈馀列传》:“而公拥兵数万(而您拥有好几万军队),不肯相救(不肯援救我)。”现如:相信;相烦;相邀;相迎。

⑪由“治理”又引申为“选择”。动词。《周礼·考工记·矢人》:“凡相笴(凡选择箭干之材),欲生而搏(它的形状要天生浑圆)。”

⑫由“选择”引申为“跟随”。动词。《左传·昭公三年》:“箕伯、直柄、虞遂、伯戏,其相胡公、大姬已在齐矣(箕伯、直柄、虞遂、伯戏,他们跟随着胡公、太姬已在齐国了)。”
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形字义大全集共收录1228个汉字字形字义解释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18 14:48:4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