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 zhuān 專;甲骨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左边是“手”,即“寸”; 右边像纺,即“”。合起来表示用手旋转纺。小篆将“寸”放在了下部。《甲骨文字典》:“示以手旋转纺之意,为转之本字”。“专”的本义是“转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本义消亡。借作“专一”。形容词。王安石《上仁宗皇帝言事书》:“夫人之才(人的才能),成于专而毁于杂(成功在于专一,失败在于杂乱)。”现如:专心;专卖;专爱开玩笑。
②由“专一”引申为“专门”。形容词。韩愈《师说》:“闻道有先后(懂得道理有先有后),术业有专攻(学术技能有专门的研究)。”
③由“专一”又引申为“独占”。动词。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:“衣食所安(衣食这种养生的东西),弗敢专也(不敢独自占有)。”现如:专利;专权。
④由“独占”引申为“专擅”、“自行决定”。动词。《左传·桓公十五年》:“祭仲专(祭仲专擅),郑伯患之(郑厉公很担心)。”
⑤由“专擅”引申为“主持”。动词。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我丧也(我办丧事),斯沾(会有许多宾客来观礼的),尔专之(丧事由你来主持)。”
⑥由“专擅”又引申为“任命”、“使用”。动词。封演《封氏闻见记·风宪》:“天宝中(天宝中年),宰相任人(宰相任用人),不专清白 (不使用清白的人)。”
⑦由“专一”又引申为“诚笃”。形容词。刘歆《遂初赋》:“彼屈原之贞专兮(屈原他是多么忠贞诚笃啊),卒放沉于湘渊 (终遭放逐溺死于湘水)。”
⑧借作“满”。形容词。司马光《赐参知政事王安石乞退不允批答》:“卿文学高一时(卿的文学高过当代),名誉专四海(名誉满天下)。”
⑨虚化作副词。相当于“独自”、“全”、“很”等。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