鼻 bí 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金文上面是“自”,即“鼻”的本字,像鼻形;下面是“畀”,表声。小篆与金文相似。《说文》:“鼻,引气自畀也。从自、畀。”“鼻”的本义指“鼻子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鼻子,人和动物呼吸兼嗅觉的器官。名词。《荀子·荣辱》:“口辨酸咸甘苦(口能辨别酸、咸、甜、苦的滋味),鼻辨芬芳腥臊(鼻子能辨别芳香与腥臭)。”现如:鼻息;牛鼻。
②因“鼻子”是隆起的,所以由“鼻子”引申指“器物的隆起或突出部分”。名词。《周礼·考工记·玉人》:“驵琮七寸(驵琮长七寸),鼻寸有半寸(鼻纽一寸半),天子以为权(天子作为权)。”《本草纲目·果部·莲藕》:“贴水者藕荷(贴着水面的是藕的荷叶),出水者芰荷(伸出水面的是藕的芰荷),蒂名荷鼻(藕的花蒂叫荷鼻)。”现如:门鼻儿。
③由“鼻子”又引申指“器物上带孔的部分”。名词。庾信《七夕赋》:“针鼻细而穿空(针孔细而穿空)。”现如:针鼻儿。
④传说“鼻”在胎儿中是最早形成的器官,所以由“鼻子”又引申为“创始”、“开端”。形容词。《庄子·天地》:“不推(不强求推行自己的一套主张),谁其鼻忧(谁还会有始创的忧愁)?”《汉书·扬雄传》:“有周氏之婵嫣兮(我是有周氏的后代啊),或鼻祖于汾隅(有周氏有一分支是我最初的祖先,住在汾河边上)。”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