右 yòu 甲骨文
;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像一只右手。金文和小篆在“手”的下部加一“口”,表示专指右手。隶变时把代表手臂的一撇从右边移到了左边,以便于书写。《集韵·有韵》:“右,左右手也。”“右”的本义是“右手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右手。名词。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“左并辔(于是就左手一把握着马韁),右援抱而鼓(右手拿着鼓槌击鼓)。”
②由“右手”引申为“右边”。方位名词。《孙子·虚实》:“备左则右寡(着重防备左翼,右翼就薄弱);备右则左寡(着重防备右翼,左翼就簿弱)。”现如:右手;右前方。
③由“右边”引申为“往右”。介词。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晋师右移(晋军向右转移),上军未动(上军没有动)。”
④由“右边”又引申为“车右”。亦名“骖乘”。古制一车乘三人,尊者居左,御车人居中,骖乘居右。名词。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:“晋侯饮赵盾酒(晋侯请赵盾喝酒),伏甲将攻之(埋伏下甲士,打算攻击杀死赵盾)。其右提弥明知之(赵盾的车右提弥明察觉了)。”
⑤由“右手”又引申为“较尊贵的地位”。名词。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以相如功大(因为蔺相如功劳大),拜为上卿(赵王封他为上卿),位在廉颇之右(他的职位在廉颇之上)。”现引申为“政治思想上属于保守的或反动的”。如:右倾;右翼团体。
⑥由“较尊贵的地位”引申为“尊崇”、“重视”。动词。《淮南子·氾论》:“兼爱上贤(人人互相亲爱,崇尚贤才),右鬼非命(敬重鬼神,不信天命),墨子之所立也(这是墨子所主张的)。”
⑦由“尊崇”引申为“亲近”、“赞助”。动词。《战国策·魏策二》:“衍将右韩而左魏(公孙衍将会亲近韩国而疏远魏国),文将右齐而左魏(田文也会亲近齐国而疏远魏国)。”《左传·襄公十年》:“天子所右(天子所赞助的),寡君亦右之(寡君也赞助他)。”
⑧由“较尊贵的地位”又引申为“强”、“大”。形容词。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:“时国王骄奢(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),不遵典宪(不遵守典章法制),又多豪右(又有很多豪族大户),共为不轨(他们一起做不法的事情)。”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