芳 fāng 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金文四角是四株草,指香草;中间是“方”,表声。小篆简为上面两株草,下面是“方”。《说文》:“芳,香草也。从艸,方声。”“芳”的本义指“香草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香草。名词。《楚辞·离骚》:“虽萎绝其亦何伤兮(它们枯萎死绝有何伤害啊),哀众芳之无秽(使我伤心的是那样多的香草已荒废)。”
②由“香草”引申泛指“花卉”。名词。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:“野芳发而幽香(野花开放,散发出清幽的香气),佳木秀而繁阴 (佳木挺秀,投下了浓密的树阴)。”现如:群芳;孤芳。
③由“香草”又引申指“花草的香气”、“香”。形容词。《楚辞·离骚》:“兰芷变而不芳兮(兰草和芷草失掉了芳香啊),荃蕙化而为茅(荃草和蕙草也变成了茅莠)。”陶潜《桃花源记》:“芳草鲜美(香草鲜亮美丽),落英缤纷(飘落的桃花瓣就像缤纷的花雨)。”
④由“香草”又引申为“美好的”。形容词。杜甫《同李太守登历下古城员外新亭》:“芳宴此时具(这时备有美好的酒宴),哀丝千古心(哀丝却牵动了千古心)。”现如:芳辰;芳姿;芳容。
⑤由“美好的”引申为“美好的名声”或“德行”。名词。蔡邕《刘镇南碑》:“昭示来世(昭示后来的世人),垂芳后昆(传留下美好的名声给后代)。”现如:流芳百世。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