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形义

加 jiā 金文;小篆

【字形及本义】

金文上面是“力”,下面是“口”,口用力,表示“夸大”。小篆变成左边是“力”,右边是“口”。《说文》:“加,语相增加也。从力,从口。”“加”的本义是“夸大”。

【字义演释】

①夸大。动词。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:“牺牲玉帛 (祭祀用的牛羊玉帛),弗敢加也(不敢擅自夸大),必以信(祝史的祷告一定反映实情)。”

②由“夸大”引申为“增加”。动词。《左传·隐公五年》:“公曰(隐公说):‘叔父有憾于寡人(叔父对寡人有怨恨),寡人弗敢忘(寡人不敢忘记)。’葬之加一等(于是按照原等增加一级安葬他)。”现如:加大;加速;加重;加价;加工资。

③由“增加”引申为“放置”、“安放”。动词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樊哙复其盾于地(樊哙把盾牌反放在地上),加彘肩上(再把猪腿放置在上面),拔剑切而啖之(用剑切下吃了)。”

④由“增加”又引申为“施加”。动词。诸葛亮《赏罚》:“刑罚知其所加(知道刑罚如何施加),则邪恶知其所畏 (邪恶的人也就知道害怕什么了)。”

⑤由“施加”引申为“欺侮”。动词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(我不想别人欺侮我),吾亦欲无加诸人(我也不想欺侮别人)。”

⑥由“施加”又引申为“施用”。动词。《韩非子·喻亮》:“象箸必不加于土铏(象牙筷子一定不会施用在陶土烧制的菜碗上),必将犀玉之杯(那就一定要用犀牛角和宝玉做的杯子)。”

⑦由“施用”引申为“穿着”、“戴上”。动词。《谷粱传·僖公七年》:“朝服虽敝(朝服虽然破旧),必加于上 (必须穿在上面)。”

⑧由“增加”又引申为“外加”。动词。《左传·昭公三年》:“足以昭礼、命事、谋阙而已 (只要能发扬礼仪、发布命令、商量补救缺失就足够了),无加命矣 (不外加命令了)。”

⑨由“增加”又引申为“数学运算方法之一”。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合成一个数的计算方法。动词。如:二加三等于五。

⑩虚化作副词、连词。相当于“更”、“愈加”;“何况”等。
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形字义大全集共收录1228个汉字字形字义解释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21 10:46:5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