勤 qín 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金文左边是“堇”,表声;右边是“力”,这里指用力劳作。小篆由金文演变而来。《说文》:“勤,劳也。从力,堇声。”“勤”的本义是“从事劳作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从事劳作、辛劳。动词或形容词。《诗·周颂·赍》:“文王既勤止(文王为政既辛劳),我应受之(先业我当接受到)。”《论语·微子》:“四体不勤(四肢不劳动),五谷不分(五谷也分不清楚),孰为夫子(怎么算得上老师)?”
②由“辛苦”引申为“使辛劳”。动词。《国语·周语下》:“勤百姓以为己名(使百姓辛劳来树立自己的功德),其殃大矣(这灾祸就大了)。”
③由“辛劳”又引申指“劳苦的事”。名词。《书·大禹谟》:“朕宅帝位(我居帝位),三十有三载(三十三年了),耄期倦于勤(年岁老耄,被劳苦的事务所苦)。”现引申泛指“一般工作”。如:内勤;外勤。现又引申指“按规定时间上班的工作”。如:出勤;缺勤;考勤。
④由“辛劳”又引申为“尽心尽力地做”。动词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非神败令尹(不是神灵让令尹失败),令君其不勤民(令尹不尽心尽力地为民办事),实自败也(实在是自己找来失败啊)。”现引申为“做事尽力”、“不偷懒”。与“懒”相对。形容词。如:勤快;勤学苦练;人勤地不懒。
⑤由“做事尽力”引申为“经常”、“次数多”。形容词。如:勤洗澡;勤换衣;房子要勤打扫;夏天雨水勤。
⑥由“尽心尽力地做”引申为“帮助”、“援助”。动词。《左传·僖公三年》:“楚人伐郑(楚军攻打郑国),郑伯欲成(郑伯想要求和),孔叔不可(孔叔不肯),曰(说):‘齐方勤我(齐国正在帮助我国),弃德不祥(丢弃他们的恩德不会有好结果)。’”
⑦由“辛劳”又引申为“慰劳”。动词。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“五伯之霸也(五伯称霸诸侯),勤而抚之(慰劳安抚诸侯),以役王命(使大家为周天子的命令而服役)。”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