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形义

虚  虗;虛;金文;小篆

【字形及本义】

金文“”即“虍”,指兽皮,这里也表声;下面“”即“丘”;“丄”即“土”。合起来表示土山。小篆省去了“土”,变成上“虍”,下“丘”。“丘”像穴居两侧有孔之形,以后,古人建造简单房屋在土丘洞穴上面蒙以兽皮作屋顶,故字作虚或虗。《说文》:“虚,大丘也。……从丘,虍声。”“虚”的本义指“土山”。

【字义演释】

①土山。名词。《诗·鄘风·定之方中》:“升彼虚矣(登上那座大土山),以望楚矣(远望楚邱的位置)。”

②因土山有穴居处,所以由“土山”引申指“废墟”。后作“墟”。名词。《庄子·人间世》:“昔者尧攻丛枝、胥敖(当年帝尧征伐丛枝和胥敖),禹攻有扈(夏禹攻打有扈),国为虚厉(三国的土地变成废墟,人民全部死尽),身为刑戮(而国君自身也遭受杀戮)。”

③由“废墟”引申为“区域”。名词。《左传·昭公十七年》:“宋(宋国),大辰之虚也(是大火星的区域)。”《庄子·秋水》:“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(井里的青蛙,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海),拘于虚也(是因为受到生活空间的限制)。”

④由“区域”引申为“市集”。名词。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:“行牧且尧(一次童区寄正在放牛打柴),二豪贼劫持(两个强盗把他绑架了),反接(把他的双手反绑起来),布囊其口(用布蒙住他的嘴),去逾四十里(押着他走出四十多里),之虚所卖之(到一个集市上去卖他)。”又:“因大号(于是大叫起来),一虚皆惊(惊动了整个集市)。”

⑤由“废墟”又引申为“空”、“空虚”。形容词。《商君书·去强》:“国好生金于竟内(国家喜爱在国内增加金钱),则金粟两死(那么金钱、粮食两种东西都会丧失),仓府两虚(粮仓、金库都会空虚),国弱(国家也就会削弱)。”现作“空”。如:空虚;弹不虚发。

⑥由“空虚”引申为“使空虚”。动词。《老子》第三章:“是以圣人之治也(因此,圣人的治理天下),虚其心(在于使人们头脑空虚),实其腹(使人们的肚皮填饱)。”《史记·平准书》:“于是天子遣使者虚郡国仓廥以赈贫民(于是天子派遣使者淘空了各郡国的粮食来赈济贫民)。”

⑦由“空虚”又引申为“空着”。动词。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:“公子从车骑(公子无忌带着随从车马),虚左(空着车上左边的座位),自迎夷门侯生(亲自迎接看守东门的侯先生)。”

⑧由“空虚”又引申为“空隙”、“弱点”。名词。《孙子·虚实》:“水之形(流水的规律),避高而趋下(是避开高处,趋向低处);兵之形(用兵的规律),避实而击虚(是避开强处,攻击弱处)。”《淮南子·氾论》:“使鬼神能玄化(假使鬼神真的变化莫测),则不得户牖之行(就用不着穿窗过户),若循虚而出入(如果鬼神凭空隙进来出去),则亦无能履也(那就无所谓践踏)。”

⑨由“空隙”引申为“不足”、“缺损”。动词。《易·损》:“损益盈虚(减损、增益、盈余、亏缺)、与时偕行(随着时间演变)。”《吕氏春秋·精通》:“月晦则蚌蛤虚(月亮晦暗,蚌蛤就亏损),群阴亏(蚌蛤肉就不丰满)。”

⑩由“弱点”又引申为“衰弱”。指体质虚弱,生理机能衰退。形容词。《吕氏春秋·圜道》:“人之窍九(人体有九个孔窍),一有所居则八虚(一个有所闭塞,那八窍就会衰弱),八虚甚久则身毙(八窍衰弱久了人就会死)。”现如:身体虚弱;他身子太虚了。

⑪由“衰弱”引申为“胆怯”、“怯懦”。形容词。《红楼梦》第九十六回:“那个人看见贾琏的气色不好,心里先发了虚(胆怯)了。”现作“胆怯”。如:做贼心虚。

⑫由“空虚”又引申为“虚假”、“不真实”。形容词。《管子·弟子职》:“志毋虚邪(心志不可虚浮邪僻),行必正直(行为必须保持正直)。”《楚辞·九章·惜往日》:“弗省察而按实兮(如不根据事实认真考察),听谗人之虚辞(只好听信谗人说的假话)。”现如:虚名;虚荣;虚情假意。

⑬由“空虚”现又引申指“抽象的理论”。名词。如:务虚。

⑭由“空虚”虚化作副词。相当于“徒然”、“白白地”。李商隐《安定城楼》:“贾生年少虚垂涕(贾谊年轻时真是徒流泪)。”《新编五代史平话·周史·卷上》:“虚掷光阴(白白地让时光消逝了),真是可惜(真是可惜)!”现作“白白地”。如:不虚度年华。
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形字义大全集共收录1228个汉字字形字义解释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5/25 4:21:5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