萃 cuì 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金文上面是“草”,指草丛生的样子;下部是“卒”,表声。小篆由金文演变而来。《说文》:“萃,艸皃。从艸,卒声。”“萃”的本义指“草丛生貌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草丛生貌。形容词。《说文·艸部》:“萃,艸皃。”
②由“草丛生貌”,引申为“聚集”。动词。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楚师方壮(楚军的士气正旺),若萃于我(如果集中兵力对付我们),吾师必尽(我们的军队必然被消灭)。”《楚辞·天问》:“苍鸟群飞(将士猛如群鹰飞翔击搏),孰使萃之(是谁使他们聚集在一起)?”
③因同类相聚,所以由“聚集”引申为“类”、“群”。指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。名词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出于其类(他们产生在这个人群中),拔乎其萃(但远远高于他们那个人群),自生民以来(自从人类产生以来),未有盛于孔子也(没有比孔子更伟大的人了)。”现如:出类拔萃。
④由“聚集”又引申为“止”、“息”。动词。《诗·陈风·墓门》:“墓门有梅(墓门长有酸枣树),有鸮萃止(猫头鹰飞来常栖住)。”《楚辞·天问》:“北至回水(他们向北来到了首阳山),萃何喜(怎么会喜在这里停留)?”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