蔡 cài 甲骨文
;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上面是“草”,下面是“丰”,合起来指丰盛的野草。金文与甲骨文相似。小篆繁化成上面是“草”;下面是“祭”,表声。《说文》:“蔡,艸也。从艸,祭声。”“蔡”的本义指“野草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野草。名词。《楚辞·九怀·尊嘉》:“水跃兮余旌(波浪翻卷啊水珠溅上船旗),继以兮微蔡(船里香草旁边水花开放)。”
②借指“占卜用的大龟”。名词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三年》:“且致大蔡焉(同时送去大龟)。”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臧文仲居蔡(臧文仲给大乌龟盖房子居住)山节藻柷(房子上雕有山形的斗拱和画着花草的梁柱),何如其知也(这个人怎么能够算聪明呢)?”
③借作“流放”。读作sà。动词。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:“周公杀管叔而蔡蔡叔(周公杀死管叔、放逐蔡叔)。”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