虎 hǔ 甲骨文
;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像一个张着巨口,长着利齿,伸着钩爪,卷着尾巴,身有错纹的侧视虎形。《甲骨文字典》:“甲骨文上部为虎头,下部为虎身及足尾之形。”金文只有概括的、轮廓的虎形勾画。小篆已不大像虎形了。《说文》:“虎,山兽之君。”“虎”的本义指“猛兽老虎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老虎。名词。《战国策·楚策》:“虎求百兽而食之(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),得狐(找到一只狐)。”柳宗元《黔之驴》:“虎见之(老虎看见它),庞然大物也(觉得它是个庞大的家伙)。”现如:虎口余生。
②因虎特别凶猛,引申比喻为“勇猛”、“威武”。形容词。《诗·鲁颂·泮水》:“矫矫虎臣(勇敢威武的猛将),在泮献馘(在泮宫进献斩杀敌人的左耳。馘:不服者杀而献其左耳曰馘)。”现如:他打篮球真是一员虎将。
③因虎凶猛,又引申为“露出凶相”。动词。如:他虎起脸,怪吓人的。
④由“老虎”又引申比喻“健壮”。形容词。如:这小伙子膀大腰粗,长得真虎;小冬冬长得虎头虎脑,非常可爱。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