告 gào 甲骨文
;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上面是“牛”,指祭祀时的牺牲品;下面是“口”,指说话。合起来,祭祀时用口说话,表示祭告。金文和小篆由甲骨文演变而来。《文字源流浅说》:“在卜辞中‘告’是祭名,概由祭的祷告引申而有告示,申诉之意。”“告”的本义是“祭告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祭告。动词。《周礼·春官·太史》:“颁告朔于邦国 (颁布历书于诸侯,晓示每月初一祭告是哪一天)。”陆游《示儿》:“王师北定中原日 (王师北伐平定中原的时候),家祭无忘告乃翁(家中祭祀不要忘奠告我)。”
②由“祭告”引申为“上报”、“报告”。动词。《诗·大雅·江汉》:“经营四方(战胜四方的叛国),告成于王(上报成功于宣王)。”《列子·汤问》:“操蛇之神闻之(操蛇之神听了愚公移山这件事情),惧其不已也(生怕他们不停地挖下去),告之于帝(便向天帝报告)。”
③由“报告”引申为“请求”。动词。《国语·鲁语上》:“国有饥馑(国家有饥馑),卿出告籴(由卿大夫出使邻国,请求购买粮食),古之制也(这是古代的制度)。”现如:告饶;告贷。
④由“请求”引申指“古时休假”。名词。《汉书·高帝纪》:“高祖尝告归之田 (高祖曾经休假回到乡里)。”
⑤由“祭告”又引申为“告诉”。动词。《庄子·庚桑楚》:“吾固告汝曰(我原本就告诉过你):‘能儿子乎 (能够像初生婴儿那样纯真、朴质吗)?’”现如:心地坦白,没有不可告人的事。
⑥由“告诉”引申为“告发”、“告状”。动词。《韩非子·奸劫弑臣》:“商君说秦孝公以变法、易俗而明公道(商君劝说秦孝公改变旧法、移风易俗来彰明奉公为国的原则),赏告奸(奖赏告发奸邪的行为),困末作而利本事(抑制对国家无关紧要的工商业,奖励关系到国家富强的根本大业——耕织)。”现如:控告。现引申为“声明”。如:告辞。
⑦由“告诉”又引申为“谕告”、“告示”。后作“诰”。动词。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上闻之(天子得知后),乃使相如表唐蒙(就派司马相如去责备唐蒙),因喻告巴、蜀民以非上意(并告示巴、蜀的百姓这并非皇上的意思)。”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