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形义

和  金文;小篆

【字形及本义】

金文左边是“禾”,表声;右边是“口”,指发音。合起来指乐器。“和”是“龢”的简化字。“龢”的金文作,像编管之形,指笙一类乐器。《尔雅·释乐》:“大笙谓之巢,小者谓之和。”“和”的本义是“古乐器名”。

【字义演释】

①古乐器名。名词。《仪礼·乡射礼》:“三笙一和而成声(三个人吹笙,一个人吹和,合成声乐)。”

②由“乐器”引申指“车铃”。名词。《诗·小雅·蓼萧》:“和鸾雝雝(和鸾铃儿叮当响),万福攸同(万种福泽所聚同)。”

③由“乐器”又引申为“音乐和谐”。形容词。《老子》第二章:“故有无相生(所以,有无在对立中生成),难易相成(难易在对立中互相转化),长短相形(长短在对立中互相显现),高下相倾(高下在对立中互相依存),音声相和(音声在对立中互相和谐),前后相随(前后在对立中互相区分)。”

④由“音乐和谐”引申为“和睦”、“融洽”。形容词。《书·皋陶谟》:“同寅协恭和衷哉(君臣之间要同敬、同恭、融洽相处啊)!”《荀子·王制》:“刑政平(刑法政令公平),百姓和(百姓和睦),国俗节(国家的风俗俭朴),则兵劲城固(那么兵力强大,城防巩固),敌国案自诎矣(敌国自然屈服了)。”

⑤由“和睦”引申为“和顺”。形容词。《左传·文公十八年》:“高辛氏有才子八人(高辛氏有有才能的子孙八个人)……忠肃共懿(他们忠诚、恭敬、勤谨、端美),宣慈惠和(周密、慈祥、仁爱、和顺)。”现如:平和;温和;心平气和。

⑥由“和睦”又引申为“和解”。动词。《孙子·行军》:“无约而请和者(没有陷入困屈之境却来请求和解的),谋也(是另有奸谋)。”现如:讲和。现引申指“竞争不分胜负”。如:两盘棋都下成了和局。

⑦由“和解”引申为“调和”、“调治”。动词。《周礼·天官·食医》:“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(食臣掌管调治君王的六食、六饮)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十五回:“私和人命(私下调和人命纠纷)。”

⑧由“调治”引申为“掺和”、“混杂”。读作huò。动词。杜甫《岁晏行》:“往日用钱捉私铸(过去用钱要捉拿私铸假钱的人),今许铅铁和青铜(现今铸钱却允许用铅铁掺和青铜)。”《文明小史》第三回:“柳知府诧异道:‘与他们甚么相干?怎么也和(掺和)在里头’?”

⑨由“掺和”引申为“在粉状物中加水搅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”。读作huó。动词。如:和面;和泥。

⑩由“和谐”又引申为“喜悦”。形容词。《书·康诰》:“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东国洛(周公开始计划在东方的济水旁边建造一个新的大城市),四方民大和会(四方的臣民都喜悦地来集会)。”

⑪由“和谐”又引申为“适中”、“恰当”。形容词。《论语·学而》:“有子曰(有子说):‘礼之用(礼的作用),和为贵(以遇事都做得恰当为可贵)。”

⑫由“适中”引申指气候“温和”、“暖和”。形容词。王逸《九思·伤时》:“风习习兮和暖(微风习习啊天气温暖),百草萌兮华荣(百草萌生啊花儿灿烂)。”《晋书·王羲之传》:“天朗气清(天气晴朗清新),惠风和畅(柔风暖和流畅)。”

⑬由“音乐和谐”又引申为“声音相应”、“和谐地跟着唱或伴奏”。读作hè。动词。《易·中孚》:“鸣鹤在阴(叫着的白鹤栖息在树荫里),其子和之(那些小白鹤都跟着它叫)。”《后汉书·黄琼传》:“阳春之曲(高雅的曲子),和者必寡(能够跟着唱的人一定很少)。”

⑭由“声音相应”引申为“附和”、“响应”。读作hè。动词。《商君书·更法》:“论至德者不和于俗(讲究最高道德的人,不去与世俗附和),成大功者不谋于众(成就丰功伟绩的人,不去和群众商量)。”

⑮由“声音相应”又引申为“答应”、“允许”。读作hè。动词。《古诗·为焦仲卿妻作》:“登即相许和(立刻就答应这门亲事吧),便可作婚姻(便可成全这桩婚姻了)。”

⑯由“答应”引申为“以诗歌酬答”,依照别人诗歌的题材和体裁作诗词。读作hè。动词。《列子·周穆王》:“西王母为王谣(西王母为穆王吟诵歌谣),王和之(穆王回诗酬答),其辞哀焉(辞调哀婉)。”

⑰现借作“两个以上的数相加的结果”。名词。如:二加三的和是五。

⑱虚化作介词、连词。相当于“给”、“向”、“同”、“连”;“与”等。现作“同”和“与”的,如:药店的柜台和(同)我一样高;母亲和(与)宏儿都睡着了。
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形字义大全集共收录1228个汉字字形字义解释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5/7 14:10: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