哀 āi 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金文外部是“衣”,衣内是“口”。“口”藏衣内,表示悲伤。小篆由金文变来。《玉篇·口部》:“哀,伤也。”《广雅·释诂二》:“哀,痛也。”“哀”的本义是“悲伤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悲哀、悲痛。形容词。《诗·小雅·小旻》:“潝潝(不尽职责又专横),亦孔之哀(真可悲哀使人惊)。”《楚辞·离骚》;“虽萎绳其亦何伤兮(它们枯萎死绝有何伤害啊),哀众芳之芜秽(使我悲痛的是它们变质)。”现作“悲痛”。如:悲哀;喜怒哀乐。
②由“悲哀”引申为“怜悯”。动词。《书·吕刑》:“皇帝哀矜庶之不辜(上帝哀怜众多被害的人没有罪过),报虐以威(就用威罚处置施行虐行的人)。”
③由“怜悯”引申为“爱”。动词。《淮南子·说山》:“飞鸟反乡(鸟儿飞得再远总要返回鸟巢),兔走归窟(兔子跑得再远也要回到洞中),狐死首丘(狐狸死在外面头要朝向巢穴所在的山丘),寒将翔水(寒将鸟总在水面飞翔),各哀其所生(它们各自爱恋自己出生的环境)。”
④由“悲哀”又引申为“(声音)凄清”。形容词。《抱朴子·外篇·广譬》:“刃利则先缺(刀刃锋利,刀刃就会先缺),弦哀则速绝(弦声凄清,琴弦就会速断)。”
⑤由“悲痛”引申为“悼念”。动词。如:默哀。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