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 táng 甲骨文
;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上面是“庚”,《玉篇》:“庚,更也。事之变也。”即“庚”有“变易”意;下面是“口”,指说话。合起来,说话要变,表示空话,大话。金文将“庚”加了两横。小篆就更繁化了。《说文》:“唐,大言也。从口,庚声。”“唐”的本义是“大话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大话。形容词。《庄子·天下》:“庄周闻其风而悦之(庄周闻听这方面的内容,并且热衷于这方面的活动)。以谬悠之说(他用空虚悠远的话语),荒唐之言(扩大夸张的谈论),无端崖之辞(没有边际的言辞),时恣纵而不傥(时时纵任发挥都不偏执拘滞),不以觭见之也(从不靠标榜异端来显示自己的观点)。”现如:荒唐。
②由“大话”引申为“广大貌”。形容词。《论衡·正说》:“说《尚书》谓之有天下之代号唐、虞、夏、殷、周(解释《尚书》的人,都认为统治天下朝代称号唐、虞、夏、殷、周),功德之名(是表示功德的名称),盛隆之意也(包含着兴盛昌隆的意义)。故唐之为言(因此说‘唐’这个字的意思),荡荡也(是浩大无边)。”
③由“广大”引申指“朝堂前或宗庙门内的大路”。名词。《诗·陈风·防有鹊巢》:“中唐有甓(庭中怎有瓦铺道),邛有旨鹝(山上怎会生水草)。”
④由“大话”又引申为“空”、“虚空”。形容词。《庄子·田子方》:“彼已尽矣(它们全都已经逝去),而女求之以为有(可是你们还在寻求它们而肯定它们的存在),是求马于唐肆也(这就像在空市上寻求马匹一样)。”
⑤由“虚空”引申指“池塘”。名词。《楚辞·九叹·远游》:“枉玉衡于炎火兮(回转我的玉车穿过炎火啊),委两馆于咸唐(我两次曲意在咸池暂停)。”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