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形义

蒙 méng 金文;小篆

【字形及本义】

金文上面是“草”,这里指菟丝草;下面是“冡”,表声。小篆由金文演变而来。《说文》:“蒙,王女(注:草名)也。从艸,冡声。”“蒙”的本义是“草名”。

【字义演释】

①草名。即菟丝,种子入药。名词。《管子·地员》:“群药安生(各种药材也生长起来),薑与桔梗(例如薑和桔梗),小辛、大蒙(细辛和菟丝子)。”

②由“草”引申为“覆盖”。动词。《诗·鄘风·君子偕老》:“蒙彼绉𫄨(内罩上衣葛布衫),是绁袢也(这是夏日白内衫)。”柳宗元《小石潭记》:“青树翠蔓(青青的树木,翠绿的藤蔓),蒙络摇缀(彼此覆盖绕着,摇曳不定,互相联结),参差披拂(参差不齐,随风飘荡)。”现如:蒙头盖脑;蒙上一张纸。

③由“覆盖”引申为“隐瞒”、“欺骗”。动词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七年》:“鄢氏、费氏自以为王(鄢氏、费氏以君王自居),专祸楚国(专权而祸乱楚国),弱寡王室(削弱孤立王室),蒙王与令尹以自利也(蒙骗君王和令尹来为自己牟利)。”现作“欺骗”。如:蒙骗;别蒙人。

④由“欺骗”引申为“假冒”。动词。《史记·魏其武安侯列传》:“夫父张孟(灌将军夫是颖阴人,他的父亲是张孟),尝为颍阴侯婴舍人(曾经当过颍阴侯灌婴的舍人),得幸(很受宠信),因进之(因此推举他),至二千石(官俸至二千石),故蒙灌氏姓(所以假冒了灌氏的姓),为灌孟(改名灌孟)。”

⑤由“欺骗”又引申为“受”、“遭受”。动词。《易·明夷》:“内文明而外柔顺(内部保持着文明品德,外面表现为柔顺态度),以蒙大难(去遭受大灾难)。”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孟子曰(孟子说):‘西子蒙不洁(西施虽美,但如果沾染一身污秽),则人皆掩鼻而过之(那么,人家走过她身边时也都会掩着鼻子的)。’”现如:蒙难。

⑥由“遭受”引申为“冒着”。动词。《韩非子·孤愤》:“今人主不合参验而行诛(现在君主不用事实来核对验证就行使刑罚),不待见功而爵禄(不等见到臣下的功劳就给予爵位俸禄),故法术之士安能蒙死亡而进其说(所以法术之士怎么能冒着死亡的危险来进献他们的主张)?”

⑦由“遭受”又引申作敬辞“受到”、“承蒙”(后起义)。李密《陈情表》:“诏书特下(诏书特地下来),拜臣郎中(任命我作郎中的官);寻蒙国恩(不久又蒙受国恩),除尘洗马(任命我做洗马的官)。”王安石《答司马谏议书》:“昨日蒙教(昨日承蒙指教)。”现作“受到”。如:承蒙招待,感谢之至。

⑧因“覆盖”含有“见不着”意,所以由“覆盖”又引申为“无知”、“愚昧”。形容词。《易·蒙》:“匪我求童蒙(不是我有求于周厉王这个蒙昧儿童),童蒙求我(是蒙昧儿童来求我教导)。”《战国策·韩策一》:“韩氏之兵非弱也(韩国的军队并非软弱),民非蒙愚也(韩国的百姓也并非蒙昧无知)。”现如:启蒙;发蒙;蒙昧;蒙童。
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形字义大全集共收录1228个汉字字形字义解释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19 9:34:3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