刂 bǎi 甲骨文
;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上面是“一”,下面是“白”。合起来表示一刂。于省吾《甲骨文字释林》:“刂字的造字本义,系于白字中部附加一个折角形的曲画,作为指事字的标志,以别于白,而仍以白字为声。”金文与甲骨文相似。小篆由甲、金文演变而来。《说文》:“刂,十十也。从一、白。”“刂”的本义是“十的十倍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十的十倍。数词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弃甲曳兵而走(逃跑者抛下盔甲拖着武器就往后跑),或百步而后止(有的人跑了一百步才停下来),或五十步而后止(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就停下来了),以五十步笑百步(只跑了五十步的人因此嘲笑跑了一百步的人胆小),则何如 (你觉得怎么样)?”现如:百辆汽车;百架飞机;百个战士。
②由“十的十倍”引申为“百倍”。数词。《礼记·中庸》:“人一能之(人家一学就能做到的),己百之(我百倍的用功总可以做好)。”
③由“十的十倍”引申为概数,泛指“众多”、“所有的”。形容词。《孙子·谋攻》:“知己知彼(了解对方也了解自己的),百战不殆(百战不败)。”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政通人和(政事顺利,人民和乐),百废俱兴(一切废弛的事业全部兴办起来)。”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