狱 yù 獄;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金文两边是相对的两只“犬”,表示两犬相争;中间是“言”。合起来表示争讼。小篆由金文演变而来。《说文》:“狱,确也。从㹜,从言。”“狱”的本义是“争讼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争讼。动词。《诗·召南·行露》:“谁谓女无家(谁人说你没成家)?何以速我狱(凭啥和我来争讼)!虽速我狱(虽然和我来争讼),室家不足(要想成家礼不足)。”
②由“争讼”引申为“诉讼案件”。名词。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:“小大之狱
(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),虽不能察(虽然不能一一洞察),必以情(但必定按照情理处理)。”现如:冤狱;文字狱。
③由“诉讼案件”引申为“牢狱”。名词。《诗·小雅·小宛》:“哀我填寡(穷苦无靠真可怜),宜岸宜狱(身遭讼事陷牢狱)。”方苞《狱中杂记》:“余在刑部狱(我在刑部监狱),见者而由窦出者(看到死了便从墙洞中拖出去的),日三、四人(每天有三、四个人)。”现如:监狱。
④由“诉讼案件”又引申为“罪”、“过失”。名词。《国语·郑语》:“褒人褒姁有狱(褒国君主褒姁犯了罪),而以为入于王(就把这个美女献给天王),王遂置之(天王见褒姒美丽就赦免了褒姁),而嬖是女也(此后就开始宠爱这个女人)。”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