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形义

解 jiě 甲骨文;金文;小篆

【字形及本义】

甲骨文上部中间是一只牛角,两边是两只手,下部是一个牛头。合起来,像双手将牛角从牛头上掰下来形,用以表示割牛头。商承祚《殷虚文字类编》:“此象两手解牛角。”金文与甲骨文相似。小篆将“手”变成了“刀”。《说文》:“解,判也。从刀判牛角。”“解”的本义是“割牛角”。

【字义演释】

①割牛角。动词。《说文·角部》:“解……从刀判牛角。”

②由“割牛角”引申为“用刀分割动物或人”。动词。《左传·宣公四年》:“宰夫将解黿(厨子正准备将甲鱼切块)。”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庖丁为文惠君解牛(厨师正在为魏惠王宰杀一头牛)。”《墨子·节葬》:“昔者越之东有沐之国者(从前,越国的东面有个沐国),其长子生(他们的长子出生后),则解而食之(就把他割肉吃掉),谓之‘宜弟’(称这种做法为‘宜弟’)。”

③由“用刀分割动物或人”引申为“剖开”。动词。刘恂《岭表录异》卷中:“木性如竹(木的性质像竹),紫黑色(呈紫黑色),有纹理而坚(有木纹,木质坚硬),工人解之以制博弈局(工人将它剖开,用来制作下棋的棋盘)。”现如:解剖;肢解。

④由“用刀分割”又引申为“分割”、“划分”。动词。《国语·鲁语上》:“晋文公解曹地以分诸侯(晋文公分割曹国的土地给诸侯各国)。”

⑤由“用刀分割”又引申为“分裂”、“破裂”。动词。《左传·成公八年》:“信不可知(信用不能得知),义无所立(道义无所树立),四方诸侯(四方的诸侯),其谁不解体(谁能不离心分裂)!”

⑥由“分裂”引申为“涣散”、“离散”。动词。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苟无礼义忠信诚悫之心以涖之(如果没有礼义忠信诚实谨慎的思想去治理人民),虽团结之(即使用了种种方法去团结人民),民其不解乎(难道人民就不会离散吗)?”现如:土崩瓦解。

⑦由“涣散”引申为“消散”、“融化”。动词。《礼记·月令》:“东风解冻(开始刮东风,冰逐渐融化),蛰虫始振(深藏土中的虫豸开始复苏动弹)。”王谠《唐语林·补遗二》:“锜伏法(李锜被诛),京师大雾(京城笼罩着大雾),三日不解(三天没有消散)。”

⑧由“消散”引申为“消除”、“废除”、“免除”。动词。《易·系辞下》:“故恶积而不可揜(因此,罪恶积累到多得无法掩盖),罪大而不可解(犯罪大到无法免除)。”《韩非子·难二》:“仁哉文王(周文王仁德啊)!轻千里之国而请解炮烙之刑(把千里之国看得很轻而允许免除了炮烙这种酷刑)。”现如:解恨;解渴;解职;解约。

⑨由“用刀分割”又引申为“解开”、“脱掉”。动词。《墨子·公输》:“子墨子解带为城(墨先生就解下衣带来当作城),以牒为械(用筷子作为攻守的器械)。”方苞《左毅公逸事》:“公阅毕(左公把那篇文章看完),即解貂覆生(就随手脱下貂皮衣盖在那书生身上)。”现如:解扣;解衣服;难解难分。

⑩由“解开”引申为“开”、“开放”。动词。欧阳修《钱相中伏日池亭宴会分韵》:“粉箨春苞解(带粉的筍壳开放春苞),红榴夏实初(火红的石榴初结夏果)。”唐甄《潜书·贞隐》:“天地之气(天地间的气),不能有解而无闭(不能只有开而无闭),日月之形(日月的形),不能有盈而无亏(不能只有满而没有缺)。”

⑪由“解开”又引申为“落”、“脱落”。动词。《逸周书·时训》:“夏至之日(夏至的时候),鹿角解(鹿角脱落)。”元稹《新竹》:“新篁解箨(新生的嫩竹才落筍壳),寒色己青葱(寒冷的天色已染青葱)。”

⑫由“脱落”引申指“分泌汗液”、“排泄大小便”。动词。《论衡·寒温》:“人中于寒(人受了寒),饮药行解(饮药使其分泌汗液)。”戚继光《练兵实纪》卷七:“各开厕坑一个于本地方,遇夜即于厕中大小解。”现如:解表药;解表散寒;解便;大解;小解。

⑬由“解开”又引申为“排解”、“和解”、“劝解”。动词。《墨子·号令》:“守入临城(守城主将入城担任守城职责),必谨问父老、吏大夫、请有怨仇雠不相解者(一定要谨慎询问城中父老、官吏大夫,以及互相有怨仇而没有和解的人),召其人(召见他们双方),明白为之解之(替他们讲明道理,排除怨恨)。”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项王、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(项羽和范增商议,担忧沛公刘邦有取天下之心),业已讲解(不过此事经鸿门宴以后,事已和解)。”现作“排解”。如:排忧解难。

⑭由“解开”又引申为“晓悟”、“理解”、“知道”。动词。《庄子·天地》:“大惑者(非常糊涂的人),终身不解(一辈子也不会晓悟);大愚者(非常愚蠢的人),终身不灵(一辈子也不会灵通)。”韩愈《师说》:“惑而不从师(有了疑惑不去请教老师),其为惑也终不解矣(那种疑惑就永远不能理解了)。”现引申为“懂”、“明白”。如:令人不解;通俗易解;解不开这个理。

⑮由“解开”又引申为“解释”、“注解”、“讲解”。动词。《庄子·徐无鬼》:“以不惑解惑(以不糊涂解释糊涂),复于不惑(还在于不糊涂),是尚大不惑(这庶几初步算是不糊涂)。”林觉民《与妻书》:“后经吾婉解(后来经过我婉转解释),虽不谓吾言为是(虽然不说我的话是对的),而亦无辞相答(但再也无话来辩答了)。”现作“解释”。如:注解;讲解;解答。

⑯由“解释”引申为“辩解”、“陈述理由”。动词。扬雄《解嘲》:“雄解之(扬雄辩解这种嘲雄的说法),号曰《解嘲》(叫做《解嘲》)。”王安石《上田正言书二》:“虽坚强之辩(纵然是坚强的辩士),不能为执事解也(也不能为您辩解)。”现如:辩解(说明是非真假)。

⑰因“割牛角”含有数的概念,所以又引申作量词。相当于“回”、“次”、“遍”。高文秀《黑旋风》楔子:“我恰嘱咐了三回五解(遍),则去兀那泰安州寻一个家头房子去来。”

⑱借指“古代文体之一”。名词。张华《博物志》卷四:“贤者著述曰传(贤者的著述叫传)、曰记(叫记)、曰章句(叫章句)、曰解(叫解),曰论(叫论)、曰读(叫读)。”

⑲由“古代文体之一”引申指“文章、诗歌、乐曲的章节”。名词。《汲冢周书》十卷七十解(章)。如卷一有“度训解(章)”、“命训解(章)”、“常训解(章)”、“文酌解(章)”、“辉匡解(章)”。周密《齐东野语》卷十八:“自制曲数百解(自作乐曲数百章)。”

⑳借指“数学名词”。①求方程式中未知数的值。解方程。②方程式中未知数的值。方程的解。

㉑旧借指“押送财物或犯人”。读作jiè。动词。《京本通俗小说·碾玉观音》:“解这崔宁到临安府(押送这崔宁到临安府)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十四回:“我们是四川解饷进京的(我们是四川押送粮饷进京的)。”
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形字义大全集共收录1228个汉字字形字义解释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21 22:28:3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