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 jiàn 見;甲骨文
;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下部是一个面朝右跪坐的人,上部人头画一只眼睛,表示眼睛看物。金文下部是一个面朝左半站立的人,上部人头的眼睛画得更真切。小篆下部变得不像人了,上部人头上的眼睛变成“目”。《说文》:“见,视也。从目、儿。”“见”的本义是“看见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看见、看到。动词。《荀子·劝学》:“吾尝跂而望矣(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远方),不如登高之博见也(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辽阔)。”《木兰诗》:“昨夜见军帖(昨晚看到文告),可汗大点兵(皇上大规模地征兵)。”现如:眼见为实。
②由“看见”引申为“会见”、“接见”。动词。《诗·王风·采葛》:“一日不见(一天不见面),如三秋兮(好像隔了三年似的)。”《史记·廉颇
相如列传》:“秦王坐章台见相如(秦王坐在章台离宫接见相如)。”现如:会见外宾。
③由“会见”引申为“引见”、“推荐”。读作xiàn。动词。《墨子·公输》:“胡不见我于王(何不把我引荐给楚王)?”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:“齐豹见宗鲁于公孟(齐豹把宗鲁推荐给公孟)。”
④由“看见”又引申为“知道”、“了解”。动词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五年》:“他日吾见蔑之面而已 (以前我见到的只是然明的面貌罢了),今吾见其心灵(现在我了解他的心地了)。”
⑤由“知道”引申为“见解”。名词。王豹《与齐王冏牋》:“敢以浅见(以我肤浅的见解),陈写愚情(陈写我愚昧的情由)。”现如:高见;愚见;不能固执己见。
⑥由“知道”又引申为“见得”、“觉得”。动词。《论语·先进》:“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(怎见得横纵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土地就不够是一个国家呢)?”又《子张》:“多见其不知量也(只是觉得他不自量罢了)。”
⑦由“看见”又引申为“接触”。动词。孙犁《白洋淀纪事》:“它可像死灰一样,见(接触) 火就着。”
⑧虚化作介词。相当于“被”。《楚辞·渔父》:“众人皆醉我独醒(个个都醉了只有我清醒),是以见放(所以我怎么能不被流放)。”现如:见笑;见怪。
⑨又虚化作助词。用在动词“看”、“听”后面,表示效果。如:看得见;看不见;听得见;听不见。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