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形义

行 háng 甲骨文;金文;小篆

【字形及本义】

甲骨文像十字路的形状。金文和小篆与甲骨文相似。《甲骨文字

典》:“罗振玉曰:‘像四达之衢,人所行也。’”“行”的本义是“道路”。

【字义演释】

①路、道路。名词。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:“女执懿筐 (姑娘提着深竹筐),遵彼微行(顺着那小路),爰求柔桑(寻找采摘柔嫩的桑叶)。”又《周南·卷耳》:“采采卷耳(采了又采卷耳菜),不盈顷筐(老装不满浅竹筐)。嗟我怀人(感叹我想念的远行人),寘彼周行(竟把筐儿放在了大路旁)。”

②由“路”引申为“行列”。名词。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“下臣不幸(我很不幸运),属当戎行(适逢轮到戎车行列)。”现如:单行;双行。

③因“行列”含有“次序”意,由此引申为“辈分”。名词。《汉书·苏武传》:“汉天子(现在的汉朝皇帝),我丈人行也(是我丈人辈分啦)。”

④由“行列”又引申指“兄弟姊妹的长幼次第”。如:他行三;你行几?我行二。郭沫若《我的童年》二:“我的乳名叫做文豹,因为行八,我的母亲又叫我是八儿。”

⑤由“次第”引申为“器物质量粗劣不坚牢”。形容词。《九章算术·盈不足章》:“醇酒一斗 (酒味厚的酒一斗),直钱五十(值钱五十);行酒一斗 (粗劣的酒一斗),直钱一十(值钱一十)。”

⑥由“行列”又引申指“成行的东西”。量词。杜甫《绝句》:“两个黄鹂鸣翠柳(有两只黄鹂在绿色的柳树上快乐地鸣叫),一行白鹭上青天(一行白鹭在蓝天中越飞越高)。”现如:一行字;四行诗句;几行冬青树。

⑦由“成行的东西”虚化作助词。用在名词或代词后表示复数。相当于“们”、“等”。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二:“唐太守一时取笑之言,只道他不以为意,岂知姊妹行中心路最多,一句开心,陡然疑变。”

⑧由“行列”又引申指“古代军队的编制”,即二十五人为一行。量词。《左传·隐公十一年》:“郑伯使卒出豭(郑国国君命令一百人交纳公猪。卒:一百人为卒;出:交纳。豭:jiā,公猪),行出犬鸡 (二十五人交纳狗和鸡)。”

⑨由“行列”又引申为“行伍”、“行阵”。名词。《楚辞·九歌·国殇》:“凌余阵兮躐余行(侵凌我屯阵,践躐我行伍)。”泛指“军中”。名词。如:投身行伍;行伍出身(当兵出身)。

⑩由“行列”又引申为“买卖交易的营业处”。名词。如:商行;银行;拍卖行。毛泽东《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》:“普遍禁止用谷米煮酒熬糖,糟行糖行叫苦不迭。”

⑪由“买卖交易的营业处”引申为“行业”。名词。如:同行;内行;外行;七十二行,行行出状元。

⑫由“买卖交易的营业处”又引申表示处所。用在人称的后面。犹言“这里”、“那里”。指示代词。《水浒全传》第十四回:“你这等贼心贼肝,我行须使不得。”《西厢记》第二本第四折:“只恐怕夫人行把我来厮葬送。”

⑬由“行列”又引申指“用长针脚将棉衣等活计连缀起来”。也作“绗”。动词。如:行棉袄;行棉被。

⑭因“行”的本义是“路”,而路是人走出来的,因而又引申为“走”、“行走”。跟“止”相对。读作xíng。动词。《墨子·公输》:“行十日十夜(走了十天十夜),而至于郢(才到达郢都)。”钟惺《浣花溪记》:“行三四里为青羊宫(出城走三四里路就到了青羊宫)。”现如:行人;步行;缓缓而行;日行千里等。又由“走”引申为“外出时用的”。如:行李;行装。

⑮由“行走”引申为“运行”。读作xíng。动词。《荀子·天论》:“天行有常(大自然的运行是有一定规律的),不为尧存(它不因为有唐尧就存在),不为桀亡(也不因为有夏桀就消失)。”

⑯因事物的运行有它的规律,因而又引申为“规律”、“道理”。读作xíng。名词。《易·复》:“七日来复(不过七天,阳气复生),天行也(这是天的自然规律)。”

⑰由“运行”引申为“降落”。读作xíng。动词。《礼记·月令》:“是月也(这个月),土润溽暑(土地潮湿,地温很高),大雨时行(经常下大雨)。”

⑱由“运行”引申为“流通”、“流行”。读作xíng。动词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五年》:“言之无文(说话没有文辞),行而不远 (流行得不远)。”现如:行销;发行;风行一时。

⑲由“流通”引申为“通晓”。读作xíng。动词。《吕氏春秋·适音》:“将以教民平好恶(准备用来教育百姓评好坏),行礼义也(通晓礼义呀)。”

⑳由“行走”又引申为“离开”、“去”。读作xíng。动词。《论语·微子》:“使子路反见之(叫子路回去再看看他),至则行矣 (子路到了那里,他却离开了)。”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:“宫之奇以其族行(宫之奇率领他的家族离开了)。”

㉑由“离开”引申为“出动”、“出行”。读作xíng。动词。《晋书·谢安传》:“晋祚存亡 (晋国存亡。祚,皇位。这里指国家),在此一行(就在这一次出行了)。”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:“虞不腊矣(虞国不能举行今年的腊祭了),在此行也(在这次出动兵力,〔灭虢之后就要灭虞〕),晋不更举矣(晋国不用再举兵了)。”

㉒由“出行”引申为“出嫁”。读作xíng。动词。《华阳国志·后贤志》:“父早亡(李宓的父亲很早就死了),母何更行(母亲何氏改嫁)。”

㉓由“行走”引申为“经历”、“经过”。读作xíng。动词。《管子·问》:“城粟军粮(城里的谷子、军粮),其可以行几何年也(它们可以经历多少年呀)。”褚少孙《西门豹治邺》:“为具牛酒饭食(替她准备牛肉、白酒和饮食),行十余日 (这样经过了十多天)。”

㉔由“行走”又引申为“动作”。名词。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视为止(目光集中在一点),行为迟(动作缓慢下来)。”

㉕由“行走”又引申为“行程”。读作xíng。名词。《老子》第六十四章:“千里之行(千里远的行程),始于足下(从脚下开始)。”

㉖由“走”引申为“做”、“实际地做”。读作xíng。动词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夫我乃行之(我于是实际地做了此事),反而求之(反过来追究一下我这行动),不得吾心 (自己也不了解自己的思想)。”现作“实际地做”。如:举行;实行;行礼;便宜行事。

㉗由“做”引申为“执行”、“推行”、“奉行”、“行动”。读作xíng。动词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“赏罚不信(奖赏和惩罚不讲信用),则禁令不行(禁止的命令就得不到贯彻执行)。”柳宗元《封建论》:“汉兴(汉朝刚建立的时候),天子之政行于郡(皇帝的政令在郡县能推行),不行于国 (在诸侯国就不能推行)。”韩愈《师说》:“余嘉其能行古道(我赞许他能奉行古时从师的道理),作《师说》以贻之(写这篇《师说》来赠送给他)。”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梁眴籍曰(项梁给项籍使个眼色说):‘可行矣(可以行动了)!’”

㉘由“执行”、“推行”引申为“授予”、“赏赐”。读作xíng。动词。《韩非子·难一》:“归而行爵 (回来就授予官职爵位)。”现如:论功行赏(按功劳给予奖赏)。

㉙由“授予”引申为“斟酒”。读作xíng。动词。《史记·魏其武安侯列传》:“起行酒(灌夫起来斟酒),至武安(斟到武安那里),武安膝席曰(武安脆着说):‘不能满觞(不能斟满杯)。’”

㉚由“斟酒”引申为“酌酒劝饮一遍”的 “遍”。读作xíng。量词。《晏子春秋·外篇上十二》:“觞三行(酌酒劝饮三遍),晏子起舞(晏子起舞)。”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:“客至未尝不置酒(客来没有不置酒的),或三行五行(有的酌酒劝饮三遍五遍),多不过七行(多不过七遍)。”

㉛由“做”又引申指“代理官职”。读作xíng。动词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武帝纪》:“太祖行奋武将军(太祖曹操代理奋武将军)。”

㉜由“代理官职”引申指古代“通使之官”。又叫“行人”。读作xíng。名词。《管子·小匡》:“隰 (xí) 朋为行(隰朋做通使之官)。”

㉝因“做”,表示了一种行为,又引申为“行为”、“品行” (一般指道德上的表现)。读作xíng。名词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今吾于人也(现在我对于别人),听其言而观其行(听了他的言论,还要察看他的行为)。”《古诗·为焦仲卿妻作》:“女行无偏斜(她的品行没有不正当的地方),何意致不厚(为什么对待她这样薄情呢)?”现指“足以表明品质的举止行动”。如:言行;品行;罪行等。

㉞由“行为”引申为“言”、“说”。读作xíng。动词。《管子·山权数》:“行者(说的话),道民之利害也(道出了百姓的利害呀)。”

㉟由“做”又引申为“可以”。动词。如:没准备就开会可不行。行了,车修好了。行,咱们就照这样办吧。算了,把事情说明白就行了。

㊱由“可以”引申为“能干”、“在行”。读作xíng。形容词。如:老王你真行!你不行,还是让我来。

㊲虚化为副词、连词。读作xíng。相当于“将”、“就”、“又”; “一面……一面”等。
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形字义大全集共收录1228个汉字字形字义解释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21 23:44:5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