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形义

袭  襲;金文;小篆

【字形及本义】

金文上面是两个“龙”,表声;下面是“衣”,这里指死者穿的衣服。小篆上部省去一“龙”。《说文》:“袭,左衽袍。从衣,省声。”“袭”的本义指“死者穿的衣服”。

【字义演释】

①死者穿的衣服,衣襟在左边。名词。《礼记·杂记上》:“子羔之袭也(子羔死,小殓时用的衣服有):蚕衣裳与税衣纁袡为一(丝绵衣裳和滚红边的黑衣合为一套)。”

②由“死者穿的衣服”引申为“衣上加衣”。动词。《礼记·内则》:“寒不敢袭(身上嫌冷不能当着他们的面加衣),痒不敢搔(身上痒不能当着他们的面搔)。”

③由“衣上加衣”引申为“重叠”、“重复”。形容词。《左传·哀公十年》:“吾卜于此起兵(我为对齐国发兵占过卜),事不再令(事情不能再次占卜),卜不袭吉(占卜也不见得再次吉利)。”

④由“重复”引申为“因袭”、“沿袭”。动词。《史记·乐书》:“五帝三王(上古的五帝三王时代),乐各殊名(他们当时乐曲的名称都彼此不同),示不相袭(这就是用以表示彼此不相沿袭的意思)。”东方树《答叶溥求论古文书》:“文章之道(写文章的法则),必师古人(一定要学习古人),而不可袭乎古人(但不可沿袭古人)。”现作“因袭”。如“沿袭”。

⑤由“重叠”又引申为“重合”、“合拢”。动词。《礼记·少仪》:“剑则启椟(送剑时就打开剑匣的盖),盖袭之(把匣盖重合在剑匣底下),加夫𫋹与剑焉(然后把剑衣垫在匣内,剑放在剑衣上)。”

⑥由“衣上加衣”又引申为“承受”、“继承”。动词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:“故袭天禄(已经承受了上天的福禄),子孙赖之(延及于子子孙孙)。”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太子胡亥袭位(太子胡亥继承皇位)。”

⑦由“承受”引申为“袭击”、“袭取”。动词。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大叔完聚(太叔整治城郭,积聚粮食),缮甲兵(修补装备武器),具卒乘(充实步兵车兵),将袭郑(准备袭击都城)。”现如:夜袭;空袭。现又引申为“窃取”。如:抄袭。

⑧由“袭击”引申为“及于”、“扑向”。动词。《楚辞·九歌·少司命》:“绿叶兮素华(绿色的叶子啊雪白的花朵),芳菲菲兮袭予(散发出阵阵清香啊扑向我)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五回:“芳气袭(扑向)人是酒香。”

⑨因衣服是有数量意的,所以由“死者的衣服”又引申作量词。相当于“副”、“套”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“赐相国衣二袭(赏赐相国两套衣服)。”
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形字义大全集共收录1228个汉字字形字义解释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20 7:44: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