魁 kuí 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金文左边是“鬼”,表声;右边是“斗”,这里通“枓”,指勺子。小篆由金文演变而来。《说文》:“魁,羹斗也。从斗,鬼声。”段玉裁注:“斗作枓,古斗枓通用。枓,勺也。”“魁”的本义指“勺子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勺子。舀汤的用具。名词。《齐民要术·种榆》:“十年之后(榆长到十年之后),魁、椀、瓶、榼、器皿(用来制作勺子、碗、瓶、酒杯、器皿等用具),无所不任(没有那样不可用它来制作)。”
②借指“星名”。北斗第一星。一说北斗七星的第一至第四星。名词。《史记·天官书》:“北斗七星(北斗七星)……魁枕参首(魁星则枕于参星的头部)。”
③因魁星是北斗第一星,所以引申为“主帅”、“首领”。名词。《书·胤征》:“歼厥渠魁(应当消灭为恶的首领),胁从罔治(胁从的人不要惩治)。”现如:罪魁祸首。
④由“首领”宋代引申指进士第一名,即“状元”。名词。《宋史·选举志二》:“乃更擢应辰为魁(就更选汪应辰为状元)。”
⑤由“状元”引申为“第一”。序数词。如:我们在全运会上,要争取足球赛夺魁。
⑥由“首领”又引申为“大”、“壮伟”。形容词。《吕氏春秋·劝学》:“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(不努力学习却能成为道德昭彰的名人的),未之尝有也(还从来没有过)。”《史记·孟尝君列传》:“始以薛公为魁然也(原先以为薛公是位魁伟的丈夫),今视之(今天看了真相),乃眇小丈夫耳(才知道是个渺小的汉子罢了)!”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