宅 zhái 甲骨文
;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外面是“宀”,指房屋;屋内像一草木向上生长和向下生根形。合起来表示人们的住所像草木一样长期生根滋长。金文与甲骨文相似。小篆由甲、金演变而来。《说文》:“宅,所托也。从宀,乇声。”“宅”的本义是“住宅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住宅。引申泛指“房舍”。名词。《左传·昭公三年》:“子之宅近市(您的住宅靠近市场),湫隘嚣尘(低湿狭小,喧闹多尘),不可以居(不能居住)。”现如:民宅;大宅。
②由“住宅”引申为“住处”、“居住的区域”。名词。《书·洛诰》:“公敢不敬天之休(公不敢不敬重上帝赐给的福庆),来相宅(亲自来勘察住址)。”陶潜《归国田居五首》之一:“方宅十余亩(有那十来亩宅基地),草屋八九间 (盖着茅草屋八九间)。”
③由“住宅”又引申为“家” (常指大家族)。名词。《红楼梦》第二回:“当日宁荣两宅(家),人口也极多,如何便萧索了呢?”
④由“住宅”又引申为“居”、“居住”。动词。《书·盘庚上》:“我王来(我们的君主迁来),即爰宅于兹(就住在这里),重我民(是看重我们臣民)。”
⑤由“居住”引申为“居于”、“处于”。动词。《书·说命上》:“王宅忧(高宗居于父丧),亮阴三世(信任冢宰默默不言,已经三年)。”
⑥由“住宅”又引申为“葬地”、“墓穴”。名词。《礼记·杂记上》:“大夫卜宅与葬日 (大夫死后,用龟卜的方式选择葬地和下葬的日期)。”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