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形义

安 ān 甲骨文;金文;小篆

【字形及本义】

甲骨文上面外部表示房屋,房屋内是一个两手交放于胸前而坐着的女性,合起来像一女子静居于室内,用以表示安静。《说文》:“安,静也。从女在宀下。”“安”的本义是“安静”。

【字义演释】

①安静、安宁。形容词。《论语·述而》:“子温而厉(孔子温和而严厉),威而不猛(有威仪而不凶猛),恭而安 (庄严而安静)。”

②由“安静”引申为“安定”、“安全”。形容词。《诗·小雅·谷风》:“将恐将惧(又恐又惧的日子),维予与女 (只有我和你两人在一起)。将安将乐 (要安定要快乐的时候),女转弃予 (你却反将我抛弃)。”魏征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“不念居安思危(不顾及处于安定时期想到危乱),戒奢以俭(戒除奢侈、厉行节俭),斯亦伐根以求木茂(这也就是砍掉树根而求树木繁茂),塞源而求流长也(断绝水源而求水流长远)。”现如:安定团结;平安归来;治安。又引申作“使安定”。动词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然安刘者必勃也(然而使刘家王朝安定的必定是周勃)。”

③由“安定”引申为“安适”、“安逸”。形容词。陈亮《上孝宗皇帝第一书》:“一日之苟安(享受一天的苟且安适生活),数百年之大患也 (就会造成几百年的大灾祸啊)。”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君子食无求饱(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),居无求安 (居住不要求安适)。”现如:安乐;心安。

④由“安逸”引申为“乐意”。形容词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寡人愿安承教(我很乐意承受孟子的教令)。”

⑤由“安逸”引申为“满足”、“习惯”。动词。《左传·文公十一年》:“郕大子朱儒自安于夫钟(郕太子朱儒自己对夫钟这地方感到满足)。”《吕氏春秋·乐成》:“舟车之始见也(船和车刚开始出现人们还不习惯),三世然后安之(过了几十年人们才习惯它)。”

⑥由“安静”又引申为“止”、“静止”。形容词。杨炯《浑天赋并序》:“故知天常安而不动(因而得知天常静止不动),地极深而不测 (地极深不能量度)。”

⑦由“静止”引申为“安稳”。形容词。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“风雨不动安如山 (风吹雨打不动摇,像山一样安稳)。”

⑧由“安稳”引申为“徐缓”。形容词。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:“安步以当车(徐缓地步行抵得上坐车子)。”

⑨“安”的“静居室内”含有“处所”意,后来就引申作疑问代词。相当于“什么”、“什么地方”、“哪(里)”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沛公安在(沛公在什么地方)。”《左传·僖公十四年》:“皮之不存(肉皮都不存在了),毛将安附(毛又附在哪里呢)?”《资治通鉴·晋考武帝太元七年》:“坚日(苻坚说):‘天下大事(天下大事),孺子安知(小孩子知道什么)’?”

⑩由“什么地方”,引申为“哪里”、“怎么”。副词。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(燕雀哪里知道天鹅的志向呢)?”《木兰诗》:“两兔旁地走(譬如两个兔子贴着地跑),安能辨我是雄雌(怎么能够分辨我是雄是雌呢)?”

⑪虚化作连词、语气助词。相当于“就”、“于是”; “然”等。《管子·地员》:“其阴则生之楂梨(它的南边就栽上楂梨),其阳安树之五麻(它的北边就种上五麻)。”《荀子·荣辱》:“俄则屈安穷矣 (不久就荡然穷尽了)。”
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形字义大全集共收录1228个汉字字形字义解释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21 11:40: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