怠 dài 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金文“
”是“台”,表声;下部“
”是“心”,这里表“轻慢”意。小篆由金文演变而来。《说文》:“怠,慢也。从心,台声。”“怠”的本义是“轻慢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轻慢。动词。《国语·郑语》:“其民怠沓其君(那里的百姓不尊重他们的君主),而未及周德(还没有具备忠信的德行)。”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五回:“二人怠慢军法,吾故斩之。”现如:怠慢。
②由“轻慢”引申为“松懈”、“懒惰”。形容词。《书·大禹谟》:“无怠无荒(对这些不要懈怠,不要荒忽),四夷来王(四方各民族的首领就会来朝见天子了)。”《吕氏春秋·达郁》:“壮而怠则失时(壮年懈怠就会失去时机),老而解则无名(老年懈怠就会丧失功名)。”现作“松懈”。如:懈怠。
③由“松懈”引申为“疲倦”。形容词。柳宗元《种树郭橐驼传》:“吾小人辍飱飨以劳吏者且不得暇(我们小百姓省下三顿饭来犒劳公差都忙不过来),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(又哪里好丰富我们的生活、安定我们的心神呢)!故病且怠(所以大伙儿给弄得又困苦又疲乏)。”现如:倦怠。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