陆 lù 陸;甲骨文
;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左边是“阜”,土坡;右边是两个“”,“”表示高大。合起来。高大的土坡表示陆地。金文由甲骨文演变而来。小篆左边变作“
”,右边变成“坴”。《说文》:“陆,高平也。从
,从坴,坴亦声。”“陆”的本义指“陆地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陆地。名词。《易·渐》:“鸿渐于陆(鸿雁慢慢地飞到了陆地上),夫征不复(〔遭遇不好〕,像丈夫出门不能回家)。”现如:登陆;陆路;陆军。
②由“陆地”引申指“大土山”。名词。《诗·卫风·考槃》:“考槃在陆(乐意盘桓在大土山),硕人之轴(高大个儿容貌美)。”
③由“陆地”又引申指“陆路”。名词。《墨子·非乐上》:“舟用之水(船用在水道),车用之陆(车用在陆路),君子息其足焉(王公贵族省得走路),小人休其肩背焉(平民百姓省得肩挑背扛)。”
④借作数词。用作“六”的大写。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