隅 yú 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金文左边是“𨸏”,即“阜”,本指山阜弯曲处,这里指山水弯曲边角处;右边是“禺”,表声。小篆与金文相似。《说文》:“隅,陬也。从𨸏,禺声。”“隅”的本义指“(山水)弯曲边角处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(山水)弯曲边角处。名词。《书·皋陶谟》:“帝(舜帝),光天之下(普天之下),至于海隅苍生(至于海边内的众民),万邦黎献(各国的众贤),共惟帝臣(都是您的臣子)。”
②由“弯曲边角处”引申指“角”、“角落”。名词。《诗·邶风·静女》:“静女其姝(温柔静雅的姑娘),俟我于城隅(约我相会城角上)。”《论语·述而》:“举一隅不以三隅反(列举一个角他不能反悟同物的另三个角),则不复也(我就不会再教诲他了)。”现如:城隅。
③由“角落”引申指“事物的部分”或“片面”。名词。《荀子·荣辱》:“今是人之口腹(今天人们只知道吃喝),安知礼义(哪里知道礼义)?安知辞让(哪里知道谦让)?安知廉耻隅积(哪里知道廉耻、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呢)?”
④由“弯曲边角处”又引申指“边”、“旁”。名词。《管子·弟子职》:“昏将举火(到黄昏准备点燃火炬),执烛隅坐(弟子要执火炬坐在屋子里的一旁)。”
⑤由“弯曲边角处”又引申指“边远的地方”。名词。《淮南子·原道》:“经营四隅(虽然周游往来于四面边远的地方),还反于枢(却离不开这个枢纽)。”现如:四隅;海隅。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