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中间的三角形像燃烧的火苗,外部上尖下宽的圆圈是光环,连起来表示火苗“明亮”。《汉字例话》:“中间的三角形是火苗燃烧的形象。”金文中间变得不像火苗了。小篆中间像火苗向上的样子。“白”的本义是“明亮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亮、明亮。与“暗”相对。形容词。《礼记·曾子问》:“当室之白(祭品摆在室内西北角透光明亮处),尊于东房 (而酒尊设在东房内)。”现如:白天;白昼。
②由“明亮”引申为“清楚”、“明白”。形容词。高启《书搏鸡者事》:“若所为诚快(你所做的确实使人感到很痛快),然使君冤未白 (但太守的冤情还是没有搞清楚)。”现如:真相大白。
③由“清楚”引申为“表明”、“陈述”。动词。《楚辞·九章·惜诵》:“情沈抑而不达兮(心情沉闷感情不能抒发啊),又蔽而莫之白也(思想压抑语言难以表达)。”现如:表白;辩白。
④由“陈述”引申为“禀告”、“报告”。动词。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西门豹曰(西门豹说):‘巫妪、弟子,是女子也(巫婆、弟子这些女人),不能白事(不能把事情禀报清楚),烦三老为入白之(麻烦三老为这件事到河里去禀报一下)。’”又:对平辈、卑辈用“白”,有“告诉”或“敬告”意。动词。如:《古诗·为焦仲卿妻作》:“阿母白媒人(我的母亲告诉媒人)。”韩愈《答李翊书》:“六月二十六日,愈白 (我敬告)。”
⑤由“报告”引申为“上告”、“控告”。动词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陆逊传》:“权曰(孙权说):‘式白君而君荐之(淳于式上告您,您却举荐他),何也(这是为什么呢)?’”
⑥由“陈述”又引申为“戏曲中的说白”,又叫“宾白”。名词。徐渭《南词叙录》:“唱为主,白为宾,故曰‘宾白’。言其明白晓畅也。”如:道白;对白;独白。
⑦由“明亮”又引申为“白色”。形容词。《论语·阳货》:“不曰白乎(你不知道吗?最白的东西), 𣵀而不缁 (染也染不黑)。”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:“黑质而白章(黑色底子白色花纹)。”
⑧由“白色”引申为“洁净”。形容词。《汉书·匡衡传》:“退刻薄之吏(摒弃刻薄的官吏),显絜白之士(使廉洁清白的人显赫)。”
⑨由“洁净”引申为“空白”、“空无所有”。形容词。鲁迅《两地书·致许广平(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一日)》:“这一节只好交白 (空白) 卷了。”
⑩由“空无所有”引申为“无代价”、“无报偿”。形容词。《红楼梦》第二十二回:“他们白听戏,白吃,已经便宜了,还让他们点戏呢!”现如:白给;白吃;白住。又引申为“没有成就的”、“没有效果的”。如:这话算白说;烈士们的鲜血没有白流。
⑪由“无代价”引申为“徒然”、“平白地”。形容词。《红楼梦》第二十八回:“谁知我是白 (徒然) 操了这番心,有冤无处诉!”现如:白操心;白费力气;白忙了半天。
⑫由“空无所有”又引申为“没有功名”、“没有官职”。形容词。刘禹锡《陋室铭》:“谈笑有鸿儒(闲谈说笑的都是些大学问家),往来无白丁(交往前来的没有一个是没有官职的人)。”
⑬由“空无所有”又引申为“没有根据”、“假”。形容词。《红楼梦》第五十七回:“宝玉笑道:‘你又说白 (假) 话。’”
⑭由“假”引申为“ (字形或字音) 错误”。形容词。如:写白字。现引申为“反动的”。如:白区;白党;白狗子。
⑮由“白色”又引申为“白发”。名词。王建《送流人》:“渐看归处远(看着看着离家越来越远),垂白住炎州 (满头白发客居炎州)。”现如:黄童白叟。
⑯由“白色”又引申为“银子”。名词。《古今小说·张舜美灯宵得丽女》:“老尼遂取出黄白一包(老尼姑于是取出一包黄金白银)。”
⑰现借作“白话”。跟“文言”相对。名词。如:半文半白;文白夹杂。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