陶 táo 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金文左上是“阜”,为高土坡;右边是人持杵捣黏土作陶器形,即“匋”。合起来表示人从高土坡取土作陶器。小篆变成左“𨸏”右“匋”的形声字。《吕氏春秋·慎人篇》高诱注:“陶,作瓦器。”“陶”的本义是“制作瓦器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制作瓦器。动词。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万室之国(拥有一万个家庭的国家),一人陶(只要一个人制作瓦器),则可乎(那行吗)? 曰(白圭说):‘不可(不行),器不足用也(那瓦器会不够用的)。’”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舜耕历山(舜曾经在厉山种过田),渔雷泽(在雷泽捕过鱼),陶河滨(在黄河边作过瓦器),作什器于寿丘(在寿丘作过多种手艺),就时于负夏(又在负夏赶集作过小生意)。”
②由“制作瓦器”引申指“制作瓦器的人”。名词。《管子·任法》:“昔者尧之制天下也(从前尧治理天下),犹埴之在埏也(人民像黏土在模具里一样),唯陶之所以为(任凭陶工去随意制作)。”
③由“制作瓦器”又引申指“瓦器”。名词。《礼记·郊特性》:“器用陶匏(祭祀用的器具,都是原始的瓦器),以象天地之性也(也是用其自然之性)。”《盐铁论·散不足》:“及其后(从那以后),庶人器用(百姓使用的器具),即竹柳陶匏而已(就是竹器、柳器、瓦器和匏瓜做的水瓢罢了)。”现如:陶器;陶瓷;土陶。
④由“瓦器”引申指“陶制的吹奏乐器”。名词。萧统《文选·序》:“譬陶匏异器(比如陶制的和匏瓜制作的乐器),并为入耳之娱(吹奏起来都是悦耳的娱乐)。”
⑤由“陶制的吹奏乐器”引申为“喜悦”、“快乐”。形容词。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人喜则斯陶(人们遇到可喜的事,就感到快乐),陶斯(快乐得很,就唱歌)。”现如:陶醉。
⑥由“制作瓦器”又引申为“培养”、“造就”。动词。王安石《上皇帝万言书》:“陶成天下之才(造就成天下的人才)。”范景文《贺王甥申之首入泮宫序》:“延师择友(延请老师,择交良友),陶成佳士(培养成为佳士)”。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