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形义

陵 líng 甲骨文;金文;小篆

【字形及本义】

甲骨文左边是“人”,右边是“阜”,像人一足在地,一足循阜而上形,用以表示上。金文仍看得出人的上登形。小篆左边是“阜”,右边变为“夌”。罗振玉《增订殷虚书契考释》:“此字象人梯而升高,一足在地,一足已阶而升。”“陵”的本义是“上”。

【字义演释】

①上、登。动词。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“齐侯亲鼓(齐侯亲自击鼓),士陵城(兵士爬登城墙)。三日(三天),取龙(占取龙地)。”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陵重𪩘(登上重山),猎昆(田猎昆)。”

②由“上”引申为“凌驾”。动词。《管子·五辅》:“贱不踰贵(卑贱的不超越尊贵的),少不陵长(年轻的不凌驾年长的)。”

③由“凌驾”引申为“超越”、“经过”。动词。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故丧事虽遽(所以丧事虽然急遽),不陵节(但不可超越节次,草率从事)。”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匡饰异俗(我大秦皇帝匡正整饰不好的习俗),陵水经地(经历大河,跋涉山川)。”

④由“凌驾”又引申为“侵犯”、“欺侮”。动词。《韩非子·奸劫弑臣》:“使强不陵弱(使强者不欺侮弱者),众不暴寡(人多的大国不残害人少的小国)。”

⑤由“侵犯”引申为“暴烈”、“急躁”。形容词。《法言·吾子》:“震风陵雨(雷风暴雨)。”林则徐《政书·议覆团练水勇情形摺》:“平日勤加操练(平日多加操练),渐以化其嚣陵(以逐渐去掉他们的喧哗急躁)。”

⑥由“侵犯”又引申为“严峻”、“严密”。形容词。《荀子·致士》:“凡节奏欲陵(凡是礼法制度想要严峻),而生民欲宽(抚育人民就要宽和);节奏陵而文(礼法制度严峻,那么事情就有条有礼),生民宽而安(抚育人民宽和,那么人民也就安乐太平)。”

⑦因侵犯而磨砺兵器,所以由“侵犯”又引申为“磨砺”。动词。《荀子·君道》:“城郭不待饰而固(城郭用不着修整就很坚固),兵刃不待陵而劲(兵器用不着磨砺就很锐利),敌国不待服而诎(敌国用不着征服就会屈降),四海之民不待合而一(四海以内的人民用不着命令而行动一致)。夫是之谓至平(这就叫做最安定)。”

⑧因登上的是阜,所以由“上”引申指“大土山”。名词。《诗·小雅·十月之交》:“高岸为谷(高岸陷落为深谷),深谷为陵(深谷凸出成土山)。”《孙子·军争》:“故用兵之法(所以用兵的原则是):高陵勿向(占据高地的敌人,不要去仰攻)。”现如:丘陵;陵谷。

⑨由“大土山”引申指“坟墓”、特指“帝王坟墓”。名词。《水经注·渭水》:“秦名天子冢曰山(秦代称天子坟墓叫山),汉曰陵(汉代叫陵)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十回:“中间坐着一个看陵(皇帝坟墓)的太监,穿着蟒袍。”现如:陵墓;陵园;黄帝陵;中山陵;陵寝;十三陵。
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形字义大全集共收录1228个汉字字形字义解释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19 11:51: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