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形义

迷  金文;小篆

【字形及本义】

金文左边是“米”,表声;右边像一人形,人的脸上横涂两笔,表示被他物蒙覆,分辨不清,感到迷惑。小篆变成左边是“辵”,右边是“米”。隶变作迷。《说文》:“迷,或也。从辵,米声。”“迷”的本义是“迷惑”。

【字义演释】

①迷惑、迷乱。形容词。《诗·小雅·节南山》:“天子是毗(辅佐天子也是你),俾民不迷(民不迷惑你指示)。”陶潜《饮酒二十首》之九:“纡辔诚可学(放松缰绳随大流,是个好主意),违己讵非迷(违背自己心愿,岂不是更加惑迷)?”

②由“迷惑”引申为“迷路”、“不辨方向”。动词。《左传·哀公二年》:“晋赵鞅纳卫太子于戚(晋国的赵鞅把卫国的太子送回齐地),宵迷(夜里迷了路)。”陶潜《桃花源记》:“太守即遣人随其往(太守即派人跟他前往),寻向所志(寻找原先留的记号),遂迷(却迷失了方向),不复得路(再也找不到那条路了)。”现如:迷了路;迷失方向。

③由“迷路”引申为“遮阻”、“遮盖”。动词。辛弃疾《满江红·暮春五首》之二:“芳草不迷行客路(芳草不遮行客路),垂杨只碍离人目(垂杨却蔽离人目)。”巴金《奴隶的心》:“泪水迷(遮盖)了我的眼睛。”

④由“迷惑”又引申为“媚惑”、“使人入迷”。动词。宋玉《登徒子好色赋序》:“嫣然一笑(笑容十分美好的一笑),惑阳城(使阳城惑乱),迷下蔡(使下蔡入迷)。”峻青《老水牛爷爷》:“温馨而美丽的四月的夜,分外幽静、迷人(使人入迷)。”现作“入迷”。如:迷恋。

⑤由“使人入迷”引申为“沉醉于某一事物的人”。名词。鲁迅《书信集·致增田涉(一九三二年五月九日)》:“我总觉得,日本人一成了中国迷,也就算完了。”现如:球迷;棋迷;戏迷;歌迷。

⑥由“迷惑”又引申为“昏迷”。动词。《列子·汤问》:“扁鹊遂饮二人毒酒(扁鹊立即让二人喝下有毒的药酒),迷死三日(昏迷假死了三天),剖胸探心(剖开胸腔,取出心脏),易而置之(交换放置进去),投以神药(在胸腔中施以特效药)。既悟(苏醒过来以后),如初(同原来没有手术时一样)。”
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形字义大全集共收录1228个汉字字形字义解释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7/26 20:03:4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