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 jīn 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金文上部是一个箭头,右下部是一把斧头形;左边两个小点代表金属块。连起来,表示箭和斧头都是金属作成。小篆上部变作“今(A)”,表声;下部变作“土”,土中两小点表示金属块。《说文》:“金,五色金也……生于土,从土,左右注象金在土中形,今声。”“金”的本义是“金属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金属。即金属总名。名词。《荀子·劝学》:“锲而不舍(若能用刀一直刻下去而不停止),金石可镂(就是金属石头也可以雕刻出东西来)。”现如:五金;合金。
②由“金属总名”引申专指“黄金”,或称“金子”。名词。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:“荆南之地(楚国南部某地),丽水之中生金(有条丽水河出产金子),人多窃采金(有很多人偷偷地去挖淘金子)。”现如:金银珠宝。
③由“黄金”引申为“贵重”。形容词。顾云《代人上路相公启》:“果践玉音(果然实践了您的话),不移金诺(没有改变您尊贵的诺言)。”《红楼梦》第十五回:“奶奶也要保重金(贵)体才是。”
④由“黄金”又引申为“金色的”。形容词。《诗·小雅·车攻》:“赤芾金舃(红皮蔽滕金色鞋),会同有绎(会合诸侯依次进)。”
⑤因为用金属制作钱币,所以又引申为“钱财”、“货币”。名词。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“嫂曰(他嫂子回答说):‘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(因为现在小叔子地位显贵,并且又有那么多金钱)’。”《史记·平准书》:“虞夏之币(虞舜和夏朝的货币),金为三品(货币分为三等),或黄(黄金)、或白(白银)、或赤(赤铜)。”现作“货币”。如:现金;奖金;基金。
⑥由“金属”又引申指“金属制的器物”。名词。①刀、剑、箭等兵器。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抽矢扣轮(他抽出长箭来在车轮上敲),去其金(敲掉了箭的铁尖)。”《淮南子·说山》:“砥石不利(磨刀石本身不锋利),而可以利金(但它能磨快刀剑)。”②刑具。《庄子·列御寇》:“为外刑者(施加皮肉之刑),金与木也(不外乎是刀锯斧钺等金属刑具和捶楚柱梏等木质刑具)。”③印,虎符。《法言·孝至》:“带我金犀(带上我的有剑饰的金印)。”《文心雕龙·书记》:“三代玉瑞(夏商周三代用玉器作信物),汉世金竹(汉朝用铜虎符、竹使符作信物)。”④犂铧尖。王祯《农书》卷十二:“一云耧犂(一是叫耧犂),其金似镵而小(它的犂铧尖像小犁头)。”
⑦由“金属制的器物”引申指“锣”。古代军中用以指挥停止。名词。《尉缭子·勒卒令》:“鼓之则进(击鼓就前进),重鼓则击(第二次击鼓就攻击);金之则止(鸣锣就停止),重金则退(第二次鸣锣就撤退)。”
⑧由“金属制的器物”又引申指“八音之一”。即“钲、钟一类金属打击乐器”。名词。《宋书·乐志一》:“乐器凡八音(乐器共有八种名称):曰金(叫金)、曰石(叫石)、曰土(叫土)、曰革(叫革)、曰丝(叫丝)、曰木(叫木)、曰匏(叫匏)、曰竹(叫竹)。”
⑨由“金属制的器物”又引申指“钟鼎”。名词。《吕氏春秋·求人》:“故功绩铭于金石(所以,功绩刻记在钟鼎和石上),著于盘盂(书写在盘盂上,〔流传后世〕)。”
⑩因金属十分坚硬,所以又引申为“坚固”。形容词。《韩非子·用人》:“不谨萧墙之患(不谨防内部的祸患),而固金城于远境(而在远方的边境上加固那坚实的城堡)。”
⑪借指“五行之一”。名词。《书·洪范》:“五行(五行是):一曰水(一叫水),二曰火(二叫火),三曰木(三叫木),四曰金(四叫金),五曰土(五叫土)。”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