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2 guǎng 廣;甲骨文
;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“
”指房屋,“
”内是“黄”,表声。金文和小篆由甲骨文演变而来。《说文》:“廣,殿之大屋也。从广,黄声。”“广2”的本义是“四周无壁的大屋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四周无壁的大屋。名词。《说文·广部》:“广,殿之大屋也。”段玉裁注:“殿谓堂无四壁。”
②由“大屋”引申为“大”。形容词。《书·周官》:“戒尔士卿(告诉你们各位卿士),功崇惟志(功高由于有志),业广惟勤(业大由于勤劳)。”现如:地广人稀;天安门广场。
③由“大”引申为“远大”。形容词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:“晋公子广而俭(晋公子志向远大而生活俭约)。”《荀子·修身》:“君子贫穷而志广(君子处境贫困,心志却十分远大)。”
④由“大”又引申为“扩大”。动词。《史记·乐毅列传》:“破宋(又打败宋国),广地千余里(因而扩大了千余里的土地)。”
⑤由“扩大”引申为“增多”。动词。《汉书·食货志上》:“薄赋敛(减轻征收赋税),广畜积(增多粮食积蓄)。”
⑥由“增多”引申为“多”、“众多”。形容词。《战国策·赵策三》:“自是之后(从此以后),众人广座之中 (在大庭广众之中),未尝不言赵人之长者也(张相国没有不谈论赵国人长处的)。”
⑦由“扩大”又引申为“推广”。动词。《史记·乐书》:“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(所以君子必须要追溯到自然的情理以调和其心意),广乐以成其教(推广乐音以达成其教化的目标)。”
⑧由“大”又引申为“宽广”、“广阔”。形容词。《诗·周南·汉广》:“汉之广矣 (茫茫汉水宽又宽),不可泳思 (要想游过难上难)。”
⑨由“广阔”引申为“宽宏”、“宽畅”。形容词。《诗·鲁颂·泮水》:“济济多士(献俘人才多无穷),克广德心(大量宽宏为心胸)。”《礼记·大学》:“富润屋(财富可以用来装饰房屋),德润身(道德可以用来修养身心),心广体胖(心襟宽畅,身体也就舒坦了)。”
⑩由“宽畅”引申为“宽慰”。动词。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自以为寿不得长(所以认为自己寿命不长),伤悼之(为此心中伤感),乃为赋以自广 (就写了一篇赋,希望借以宽慰自己)。”
⑪由“宽阔”又引申为“宽度”。名词。高启《书博鸡者事》:“即连楮为巨幅(便立即把纸粘成一个大条幅),广二丈(宽两丈),大书一‘屈’字(在条幅上大书一个“屈”字)。”现如:广阔。
⑫由“宽度”引申指“从东到西的长”,相当于“横”。读作guàng。名词。白居易《庐山草堂记》:“前有平地(堂前有块平地),轮广十丈(南北东西的距离各有十丈长)。”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