远 yuǎn 遠;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金文上部左边是“彳”,右边下部是“止”,即“足趾”,均有“行走”意,表示行走距离长;右边上部是“袁”,表声。小篆由金文演变而来。《说文》:“远,遼也。从辵,袁声。”“远”的本义是“遥远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遥远,空间距离大。跟“近”相反。形容词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王曰(梁惠王说):‘叟(您老人家),不远千里而来(不怕遥远千里前来),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(一定会有利于我的国家吧)?’”《列子·汤问》:“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(这不说明距离远就小,距离近就大吗)?”现如:路远;住得远。
②由“遥远”引申指“远方”。名词。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:“蹇叔曰(蹇叔说):‘劳师以袭远(使军队疲劳而去侵袭远地),非所闻也(我没有听说过)。’”
③由“远方”引申指“远国”、“远邦”。名词。《战国策·秦策三》:“王不如远交而近攻(大王不如用结交远邦攻击近国的办法),得寸则王寸之(那样得一寸就是大王的一寸土地),得尺亦王尺之也(得一尺就是大王的一尺土地了)。”
④由“遥远”又引申为“久远”。指时间漫长。形容词。《论语·学而》:“慎终追远(谨慎地对待父母的死亡,追怀远代祖先),民德归厚矣(那自然会导致人民归于淳厚了)。”现如:要作长远打算。
⑤由“遥远”又引申为“深远”、“深广”。形容词。《易·系辞下》:“其称名也小(《周易》所讲的事情小),其取类也大(但它所包含的意义大),其旨远(它内容深远),其辞文(文辞华美),其字曲而中 (所论曲折而又中肯)。”
⑥由“遥远”又引申为“高远”、“远大”。形容词。《论语·颜渊》:“浸润之谮(暗中传播的坏话),肤受之愬(亲身受到的诽谤),不行焉 (在你那里行不通了),可谓远也已矣 (这就可算是德行高远了)。”田间《赶车传》第三部:“大家准备作战,心要坚定志要远(远大)。”
⑦由“遥远”又引申为“差距大”、“差别大”。形容词。《战国策·齐策一》:“窥镜而自视(对镜自照),又弗如远甚 (又觉得相差得太远)。”《吕氏春秋·察传》:“人之于狗则远矣 (但人与狗差别很大了)。”现如:差得远。
⑧由“遥远”又引申为“疏远”。多指血统关系。形容词。《诗·小雅·伐木》:“笾豆有践(木碗竹碗列成行),兄弟无远(哥哥弟弟莫疏远)。”
⑨由“疏远”引申为“离去”、“使离去”。读作yuàn。动词。《论语·颜渊》:“舜有天下(舜治理天下时),选于众(在众人中选拔人才),举皋陶(把皋陶选拔出来),不仁者远矣(于是不仁德的人也就远离了)。”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灭国者五十(共有五十个国家被消灭),驱虎豹犀象而远之(还把老虎、豹子、犀牛、大象等野兽赶离到远方),天下大悦(天下人民非常高兴)。”
⑩由“疏远”又引申为“不接近”、“不亲近”。读作yuàn。动词。《论语·雍也》:“务民之义(致力于人民认为合道义的事),敬鬼神而远之(尊敬鬼神但不亲近它们),可谓知矣 (可以认为是聪明了)。”诸葛亮《出师表》:“亲贤臣(亲近贤臣),远小人(不接近小人),此先汉所以兴隆也(这是前汉兴隆的原因);亲小人(亲近小人),远贤人(不接近贤臣),此后汉所以倾颓也(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)。”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