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形义

违 wéi 違;金文;小篆

【字形及本义】

金文上部右边是“韋”,有相隔相背意;上部左边是“彳”,表行走;下部是“止”,指脚。合起来,表示相背而行。小篆变为左边是“走”,右边是“韋”。《说文》:“违,离也。从辵,韋声。”“违”的本义是“离去”。

【字义演释】

①离去。动词。《诗·召南·殷其靁》:“何斯违斯(为啥离此又它往),莫敢或遑(不敢休息为哪桩)?”

②由“离去”引申为“相距”、“距离”。动词。《左传·哀公二十七年》:“乃救郑([齐师]于是出兵救援郑国)。及留舒(到达留舒),违谷七里(距离谷地七里),谷人不知(谷地人竟没有发觉)。”《礼记·中庸》:“忠恕违道不远(如果做到忠诚和宽容,那相距中道也就不远了)。”

③由“离去”又引申为“出走”。动词。《左传·哀公八年》:“公山不狃曰(公山不狃说):‘非礼也(这是不合于礼的)。君子违(君子从自己的国家出走),不适仇国(不去敌国)。’”

④由“出走”引申为“避开”。动词。《易·乾》:“乐则行之(主张能够愉快的实现,就实行),忧则违之(担忧难以实现就避开)。”

⑤由“出走”又引申为“远”。形容词。《国语·鲁语上》:“今命臣更次于外(现在命令臣改换住宅去住另外的地方),为有司之以班命事也(那主管官员按照职位有公事授命给臣时),无乃违乎(〔臣住在另外的地方〕,岂不是远了不方便吗)?”

⑥由“离去”又引申为“离别”。动词。《诗·邶风·谷风》:“行行迟迟(被赶出门步子慢),中心有违(心虽有气不忍别)。”现如:久违了。

⑦由“离别”引申为“违背”、“违反”。动词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不违农时(不要违背农耕时节),谷不可胜食也 (那么粮食就会吃不完了)。”现如:违法;违约;阳奉阴违。

⑧由“违背”引申为“邪行”。名词。《左传·桓公二年》:“君人者(作为人君),将昭德塞违(要发扬道德而阻塞邪行),以临照百官(以监视百官),忧惧或失之(还怕有所遗漏)。”

⑨由“邪行”引申为“过失”。名词。《古诗·为焦仲卿妻作》:“十七遣汝嫁(十七岁的时候送你出嫁),谓言无誓违 (总以为你不会有什么过失)。”

⑩因邪行会引起憎恨,所以由“邪行”又引申为“怨恨”。名词。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惩违改忿兮(我压下怨恨和悲怀啊),抑心而自强(抑其心而自强勉)。”
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形字义大全集共收录1228个汉字字形字义解释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18 14:48:41